“是,老爷,我们这就去办。”张成和甄平领命而去。
刘墉坐在书房里,望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画,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接下来的朝堂斗争将会更加激烈,但他一定要保住朱珪朱大人。
而此时,和珅在府中则得意洋洋,他以为自己的计策就要成功,朱珪即将倒台。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刘墉正在暗中谋划着帮助朱珪反击,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
朱珪这时也深知,要想摆脱眼前的困境,必须尽快找出散布谣言之人。他也安排人在京城各处明察暗访,自己也亲自走访一些与案件有关的人士。
经过几日的努力,张成和甄平终于有了线索。他们打听到,这些谣言最初是从一家名为“悦来茶馆”的地方传出的,而传出谣言的人,是一个名叫李白或的混混干的。刘墉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派人将李白或带到了家中。
“李白或,你为何要散布关于朱珪朱大人的谣言?”刘墉坐在书房里,严肃地看着李白或。
小主,
李白或深知刘墉的威望,见到刘墉吓得浑身发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刘大人,小的也是被逼无奈啊。是一个叫武亮昕的师爷给了我十两银子,让我在茶馆里散布这些谣言的。”
“武亮昕?可是和珅府上的师爷?”刘墉心中一喜,看来自己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是,就是他。他还说,只要小的把谣言传得越广越好,后面还有重赏。”李白或赶忙说道。
刘墉冷笑一声,“果然是和珅这老小子在背后搞鬼。”他吩咐张成,“去把李白或带到御史衙门,让他录下口供,作为呈堂证供。”
与此同时,我们在继续收集和珅及其党羽罪行依据的过程中,也有了重大发现。和珅在江南的一处产业,竟然与一些走私商人勾结,通过走私茶叶、丝绸等物资,获取了巨额的利润。而且,和珅还利用自己的权势,为这些走私商人提供庇护,使得他们的走私活动愈发猖獗。
刘墉将这些依据整理好,心中暗暗盘算着如何在皇上面前揭露和珅的罪行,同时洗清朱珪的冤屈。
这一日,早朝之上,刘墉没等其他人开口,就首先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微臣已查明关于朱珪朱大人谣言之事的真相。”
乾隆一听,连忙问道:“刘爱卿,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此次谣言乃是和珅府上的师爷武亮昕指使一个名叫李白或的混混散布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压朱珪朱大人,扰乱视听,掩盖自己的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这是李白或在衙门录下的口供,请陛下过目。”刘墉呈上口供。
“李白或?李白嚯!这是什么名字呀这是,呈上来!”乾隆接过口供,仔细看了一遍,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和珅,你还有何话说?”乾隆怒视着和珅。
和珅心中一惊,但他依旧强装镇定,说道:“陛下,这分明是刘墉为了给朱珪脱罪,故意找人伪造的口供。还望陛下明察。”
“和大人,你不要再狡辩了。我还有更重要的证据。”刘墉说着,又呈上了关于和珅与走私商人勾结的证据,“陛下,和珅利用自己的权势,与江南的走私商人勾结,大肆走私茶叶、丝绸等物资给东印度公司,获取暴利。这不仅损害了朝廷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乾隆看完这些证据,龙颜大怒,“和珅,你身为朝廷重臣,竟然做出这等事。你说该如何发落你?”
和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冤枉啊。这些都是刘墉、朱珪伪造的证据,他们是想陷奴才于不义。”
但此时乾隆已经不再相信和珅的话,他下令让刑部查抄和珅的不法所得归入国库以作惩戒。
刘墉看着和珅那副狼狈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朝堂争斗,自己终于占据了上风保住了朱珪。但他也明白,和珅势力庞大,这场斗争还远未结束。
而接下来,等待和珅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刘墉又该如何应对和珅党羽的反扑?朱珪会得到什么结果。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紫禁城的朝堂风云,依旧变幻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