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仔细听完各方总结,提出指导意见:“规划要突出五个关键词:原创、融合、开放、安全。原创就是坚持原创创新,走自己的技术路线;融合是促进量子科技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开放是建立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应用是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安全保证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他特别强调:“量子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规划中要突出人才战略,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创新环境和体系政策,吸引海内外顶尖人才来星城发展。”
第二天,李一凡一行前往中南大学,参观了大夏科学院院士、量子物理学家潘少波教授。潘院士是国际知名的量子纠错专家,他的团队在量子计算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潘院士的实验室,李一凡详细介绍了星城量子计算中心的发展情况和艾米丽团队的最新突破,并诚恳邀请潘院士加入星城的量子科技创新事业。
“潘院士,您的理论研究与艾米丽博士的实验技术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星城将为您提供最先进的科研条件和最完善的支持体系。”李一凡诚恳地说。
潘院士听完介绍后,目光很感兴趣:“艾米丽博士的量子位操纵技术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的量子纠错算法恰好可以结合起来,形成理论与实验的良性互动。”
经过深入交流,潘院士表示愿意建成加入星城量子计算中心,共同推进量子计算研究。双方达成共识合作意向:潘院士团队将专注于量子纠错算法的理论研究,艾米丽团队负责实验验证和工程实现,共同攻克关量子计算领域的前沿难题。
李一凡非常高兴:“有了潘院士团队的加入,我们在量子纠错领域将形成无可匹敌的优势。我代表星市委市政府,感谢潘院士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全力以赴,创造最好的科研环境,让你们的团队在这里实现更大的科学突破。”
离开中南大学,李一凡直接前往星城高新区,与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饶会面,讨论量子技术与半导体技术的融合发展。
尹志饶介绍了中微公司与量子计算中心的初步合作情况:“卫国和艾米丽父女已经开始探讨量子效应在纳米光学系统中的应用。初步研究表明,量子干涉效应可能为下一代光刻技术提供新的思路,有望突破传统光学逻辑的极限。”
李一凡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跨领域创新。请详细说说,这种融合可能会带来哪些突破?”
尹志饶解释道:“传统光刻技术受到光的波长限制,而量子效应则可以突破这种限制。通过量子纠缠和量子干涉,理论上可以实现超高分辨率的纳米级图形刻印。如果,有望成功5nm甚至更先进工艺的光刻机开辟新路径。”
李一凡思索片刻,随即做出决定:“这个方向非常有潜力,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我建议成立‘量子纳米光学联合实验室’,由中微公司和量子计算中心共同组建,重点攻克量子效应在光刻技术中的应用。市里将提供专项重点支持,并协调省里和国家部委给予政策倾斜。”
尹志饶对这一倡议表示热烈欢迎:“这将极大促进两个领域的融合创新。我们已经初步规划了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和研究方向,卫国和艾米丽将担任联合主任,促进跨学科团队开展研究。”
协议结束后,李一凡来到星城产业投资集团,专题研究量子科技产业化问题。星城产投董事长赵维康汇报了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和投资规划。
“目前,全球量子科技产业仍处于启动阶段,但增长迅速。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维康介绍道,“星城在量子计算硬件和算法方面已具备先发优势,但在产业化生态建设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设立量子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二是建设量子计算产业园,吸引下游企业集聚;三是推动量子计算与传统产业结合,培育应用场景。”
李一凡认真听取汇报,作出指示:“量子科技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规划和持续投入。星城产投要发挥国家资本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打造量子科技产业生态。”
他特别强调:“要寻找准量子科技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避免‘两张皮’。可以从药物研发、材料设计、金融计算等领域入手,示范量子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育需求市场。”
当天晚上,李一凡回到家中,与妻子林允儿分享了一天的所见所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