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省委常委会议室。
湘东市机制造假事件曝光后的第三天,省委召开临时常委扩大会。
这是一场看似例行,却充满火药味的会议。
“议题一项:机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组织系统形成的干扰是否超出初衷?”
这是省委书记赵建国亲自定下的议题。
参会的每一个常委都知道,所谓“干扰”,说的就是李一凡在湘东“封禁机制数据入口”,在组织系统尚未表态的情况下,先处理后通报。
这打破了潇湘省委惯有的政治节奏。
组织系统,是潇湘政治体系中长期掌控节奏和秩序的“沉稳力量”。而这次,李一凡借机制之手,绕过了传统“请示-批示-协调”的链条,直接让湘东“下线”,毫无商量。
更可怕的是——他赢了。
省委书记默认,组织部长站队,系统同步执行,数据清零,调度停摆。
机制,从一个“辅助决策工具”,变成了真正具备制裁、清除乃至“政治惩戒”能力的系统。
这是机制第一次碰触权力的神经。
坐在长桌另一头的李一凡,神色沉静。他知道,今天——有人会动真格的。
开场不到十分钟,省委常委、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督导组组长周玉东第一个开口:
“同志们,机制系统的探索我们当然支持,湘东问题的性质我们也不否认。”
“但在干部治理领域,一切必须以党委为核心。”
“我们要防止,个别技术系统以‘算法语言’替代组织判断,进而干扰干部队伍稳定。”
“尤其要警惕,技术工具成为新的权力表达,演变为无法质询的‘数字权力’。”
他话语平和,态度却极其明确。
他话音刚落,省委常委、分管综合口的副省长林浩民也站出来:
“我收到来自多个试点地市的反馈,说干部现在都开始‘迎合机制’做事,搞节点表演、数据包装、申报堆砌。”
“机制本意是提效,但不能成为一种新形式主义。”
“这会导致组织系统看不清真正干事的人,反而看到了那些‘玩机制’的人。”
话音一落,现场气氛骤然紧绷。
赵建国没说话,而是把目光投向李一凡。
李一凡缓缓打开一份PPT文档,第一页便是标题:
> 《机制运行三个月阶段性评估与问题反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