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老派势力对权利外溢的隐形抵制

潇湘省省委大楼,夜已深,常委会议室却依旧灯火通明。

这是一场临时加开的非正式常委议事会,名义上是就“十四五末端区域协调项目评估”做政策衔接,实则所有人都清楚——这场会议的真正焦点,不在文件。

而是——李一凡。

他回来了。

从机制语言平台退出、从四九城归来,李一凡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了组织架构上的“角色抽身”,却在星城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组调度体系,建立了史无前例的“产业主战场系统”,以干部机制画像为底层逻辑,用机制积分、项目节点、协同指数三位一体重构了城市资源调度秩序。

更要命的是,这一套运行机制——不需要向省委“请示”。

它基于自身逻辑闭环运行,快速、精准、透明,高效到让原有省级调度系统显得沉重迟缓。

会议桌前,常务副省长陈松年率先开口:“现在的问题不是李一凡跑得快,而是——他已经影响到我们整个省的统筹体系。”

“各地市在星城市机制系统里跑起来之后,就开始绕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直接申请政策联动。”

“这很危险。”

“意味着——省一级的制度调度能力在衰减。”

赵建国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没有说话。

许宏志望了陈松年一眼,慢条斯理开口:

“这不叫衰减,叫优化。”

“过去省里一个调度走七八个厅局,再下发给地市办事处,四个月批不出一个项目联动建议。”

“现在,星城市用机制直接调度产业链、资金线、政策端口,三天完成全链审批。”

“你说,这是谁的问题?”

话音落下,会议室短暂沉默。

赵建国终于开口了,语气不急不缓:

“我不关心他跑多快,我关心的是——他是不是还在体系里。”

“如果他是为了建立一个替代省委机制的城市独立运行系统,那我会第一个叫停。”

“但如果他在做的,是我们这几年迟迟落不下来的体制优化,那我为什么要反对?”

“这场会议,应该不是讨论‘谁夺权’,而是——谁能把这省带出去。”

他的语气虽平和,话里的分量却让在座常委们心头一沉。

这不是对李一凡的放权,而是一种高位定性。

他已经不是一个市的市委书记,而是省委默认的突破代理人。

这话,谁都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