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中秧注视

第411 章 中秧注视

“星光2030计划”发布的第二天,星城市政府官网首页便上线了专题页。

蓝底白字,页面中央四个字赫然醒目:“星光2030”。

页面下方配套三大图文展示板块:

? 核心战略图谱(十四项自主化攻坚计划);

? 三大改革支柱(财政机制、人才机制、科技机制);

? 制度试验布局图(体制改革试验区实施路径);

从界面排布到语义表达,每一行都经过李一凡亲自过目,去掉口号,换成路径;减少荣誉,换成数字。他知道,所有盯着这个页面的人,都不只是在看星城市,而是在看一个信号。

这个页面上线的五小时内,全国十三个省级政府的内网秘书系统访问量剧增,部委协同网后台查询频次翻了两倍。

这不是地方政府搞一套科技口号,这是大夏中央尚未官宣、但全体官场已经默契接受的**“次级国家计划”原型**。

而李一凡,正站在那个原型的最前线。

……

当天下午,大夏国家发改委技术战略研究所召开闭门圆桌会,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清华、北航、中科大、国家信息中心的多位副部级专家,主题只有一个:星光2030的可行性与可推广性分析。

“他们不是喊口号。”清华大学技术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低声说,“他们是真有硬货,EDA、光刻胶、刻蚀设备这些我们追了二十年没成的,这次他们自己一座城市拉起来了链条,值得我们看看。”

“更重要的是,”国家信息中心的一名学者皱着眉,“他们把‘失败容忍机制’写进财政模型了。这是体制第一次试图让科研真正脱离绩效考核。”

“这事搞成了,不只是星城市有意义,全国体制都有个参照坐标。”

发改委负责此次会议的处长沉吟良久,说了一句:

“我们得写报告了,而且要在中财办出手前交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