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危急存亡

虎贲郎 中更 1635 字 7天前

中原的灾民大迁徙,令舒邵感到很不舒服,也只是感情上有些难以接受。

入城,舒邵沐浴后拜谒骆俊。

国相府邸,后院私宅内。

骆俊坐在主位,翻看何夔、袁涣等人的书信,面容为难:“伯应,非我不肯,实乃国中储粮不丰。今大将军率众出征荆州,国内储粮既要日常赈济灾民,还要养军、备战。”

舒邵听着摆手:“大将军督兵南下荆楚之地,能威胁陈国者,左右不过曹孟德与我主袁公路。我主袁公路性情刚直有恩必报,受陈王恩惠,岂会兴兵作乱?纵然曹孟德亲自督兵进犯,以我主性情,为报陈王恩德,必集结吏士与他一战。”

舒邵说着威胁之语,却满口爽快:“这样不论我主是胜是败,曹孟德皆无进犯之力。这样不劳陈国军民,即可御敌于国门之外,何等之幸呐?”

骆俊也只是缓缓点着头,论性格,袁术就是这种爽快的性格,有急公好义的一面,有时候决断的时候并不完全执着于利益得失,如似轻侠。

所以给袁术粮食应急,袁术涨了面子后,曹操真发兵来抢陈国,袁术肯定要维护面子,前来与曹操一战。

只要干好这件事情,以后袁术继续借粮,口碑稳定之下,大家也是会借粮的。

只是骆俊虽然认同舒邵的理论,又为难说道:“伯应啊,岂不见荆州刘景升之前事?自朝廷都许以来,刘景升运粮何止三百万石?以朝廷之公义,尚且不能制止大将军伺机攻夺荆楚。”

“我陈国带甲之士不下五万,又何苦将国家安危寄托在左将军一念之间?”

骆俊说着拱手:“非我等不信左将军为人,实在是刘景升前车之鉴,我国内议论纷纷,皆感其屈,以为不值。我若答应此事,国内士民官吏不许,又能如何?这是陈国民情,非我能改。”

舒邵见此,也不强求:“可否询问陈王,我欲当面游说陈王。”

“就于此止步吧。”

骆俊规劝说:“止步于你我,来日陈王与左将军同殿为臣,也好相见。”

舒邵见此也只能长叹一声:“今舍陈国,谁又能助我淮南渡过眼前劫难?”

骆俊不为所动,也就是袁术进攻江东失败。

成功的话,军粮问题立刻就能解决;就算没能彻底解决,继续向陈国借粮,到那时候也会抓骆俊家族、乡人为要挟。

这些年看着袁术从南阳被赶出来,与曹操屡次争兖豫,失败后才跑到淮南。

袁术固然有公义的一面,但转转各地,造成的破坏远不是袁术性格、行事风格中那点光辉所能弥补的。

骆俊说的也很有道理,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袁术已经无法召集、动员军队,对陈国的威胁很低。

拖个小半年,袁术影响力大衰败,更不是陈国的对手。

陈国何苦用宝贵的粮食,去帮袁术吊命?

袁术撑过去后,可能会吃饱肚子后来打陈国。

就如眼前这样,前有袁绍吃着韩馥提供的军粮,去谋划冀州;再就是眼前朝廷、吕布吃着刘表的粮食,渡过艰难的冬季后调头回去打刘表。

韩馥、刘表有错么?

没什么错,一个是同盟义举,一个是宗藩忠烈之举。

错的是供应粮食太过充足,就该将袁绍、吕布饿着,别给饿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