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虎贲,入仕起步的俸禄就是军田的税租,折算下来年俸六百石。
相当于五百户食邑的税租……这个过程中,被严重压榨的是佃户。
仔细考究起来,这些佃户也不惨,他们承租的是好田,精细耕作的话,亩产量在四石以上。
承租百亩,年入二百石,扣掉折役钱、口赋、田稿后,再加上农闲时的务工收入,足够养活一家人。
作为官府的官佃,他们自然受到保护……旁边还有吏士聚集生活的庄镇,影响了官佃的效率,等于降低官府税租、军队年俸,这两伙人肯定会打击干扰者,保护官佃的正常效率。
大汉的十税一、十五税一……永远都是账面的低税,苛捐杂税一点都不少,一些地方连百姓穿好鞋子都要交一笔杂税。
现在河东、太原的军队都在等明年夏收、秋收后的年俸,只要明年能正常统计并发放到位,那才算真正的稳固!
这笔收益入库、发放到位之前,赵基怎么可能轻易调动军队?
即便赵基想要调兵,赵彦也会劝阻。
比起太原、河东的收益来说,曲辕犁带来的这点食邑收入,根本不值得一提。
唯一的好处,就是为赵基提升名望。
曲辕犁以及其他一些改进的农具,对赵彦来说也不算秘密。
曲辕犁的推广,反而是维新派理念的胜利。
推旧陈新,新的肯定比旧的好。
于是乎,赵彦这里又派出使者,带着新打造的曲辕犁样品,与奏表慢悠悠去许都,献给天子。
赵基的使者走的够慢了,再慢也是把曲辕犁拆了,骑士分开携带。
而赵彦用了三天时间仿造曲辕犁,又是装车后运往许都,日行五十里。
等曲辕犁、奏表抵达许都时,天子、吕布与公卿、三省郎官们正一起在许田开始春耕。
天子参与春耕,仪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然而赵彦这里仿制的曲辕犁,不小心选用了沉重、又硬的榆木,反而使用起来不如原版便捷,牛也更累。
即便这样,天子、公卿、吕布这些人也不觉得有问题,因为这样的曲辕犁,也比长直犁轻便。
因为,犁要耐磨损,普遍都是用又沉又硬的木材制成。
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榆木所造曲辕犁是正常的,效率比长直犁高也是正常的。
至于究竟能增产多少粮食……吕布并不在乎。
限制中原农耕生产恢复的是犁?
绝对不是,是人口与畜力,以及气候!
没有足够的畜力,靠人来拉犁,效果也就那么回事。
你再辛苦,累死在田垄上,开春干旱、入夏干旱,再突然给你来一场洪涝,快要收获时闹飞蝗、乱兵……你是个百姓,你也不会用心、拼命耕种。
得过且过就行了,没必要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