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
各国谈判代表团四处奔波,相互接触,或与美国谈判代表团沟通,激烈地商讨着各项条件。
时间如水般悄然流逝,转眼间,巴黎强化会议已迎来最后一天的前夕。
“英国方面准备发言。”
会议倒数第一天(D - 1),罗伯特首相缓缓站起身来。
英国经济的沉重负担压在他肩头,他紧紧握着文件,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英国政府几天前公布了新的行政部门改组方案。英国议会正在迅速处理该方案,预计今日下议院便能做出裁决。”
“速度倒是挺快。”
“毕竟这关乎英国的未来。”
杜鲁门看着罗伯特首相。
实际上,或许是局势紧迫,才促使这一切得以迅速推进。
可以肯定的是,英国议会、英国政府以及罗伯特内阁的态度都极为强硬。
这一点,杜鲁门心里十分清楚,他只是需要一份书面确认罢了。
“为依据集装箱标准化开发港口设施,我们计划单独设立运输部。该运输部将是一个掌控海上运输所有相关权力的大型行政部门。”
这与法国设立铁道部的思路颇为相似。
虽说能明显看出借鉴了法国计划的框架,但这并不重要。
对美国而言,最终能创造最大利益的结果才是关键所在。
之所以挑起竞争,缘由便在于此。
当然,英国的方案也有其独特之处。
“立法部门已在上议院和下议院设立了运输补贴常务委员会,它将作为支持运输部的辅助机构运作。”
这相当于一种快速通道机制,在议会内部设立一个能迅速处理相关议案的前置组织。
反正有承诺书在,巴黎强化会议上通过的议案,议会就必须处理。
“不过,还是要以防万一。”
杜鲁门连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大致考虑到了。
不仅有执政党和反对党代表,英国议会各部门活跃的政治人物作为谈判代表团成员参与其中,杜鲁门让他们所有人都签了字。
虽说这只是临时举措,但杜鲁门确信会相当有效。
“我们英国政府和议会将竭尽全力,配合美国设立用于管理监督的英国运输委员会。同时,设立英国结算银行的立法程序也已在推进中。”
“这点我们美国方面也会考量。但请注意,并非所有计划都能顺利实现。”
“那是自然。”
这是在尽力争取啊。
看来此前因没有英国结算银行,他们一直忧心忡忡。
但这还没完。
“还有……”
罗伯特首相偷偷瞥了杜鲁门一眼。
杜鲁门挑起眉毛,心中疑惑: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英国政府将在运输部和财政部的主导下,逐步开放基础设施投资市场。首个开放对象便是美国。”
“还挺有想法。”
利用时间差给予美国特殊待遇。基础设施投资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即便资本市场开放,参与其中也绝非易事。通常参与方式要么是直接承接项目,要么间接投资建筑公司。
“没想到他们居然直接宣布要让外国资本运营国家战略性产业。”
当然,让外国资本掌控国家基础设施,这明显存在弊端,会带来诸多麻烦。
但反过来,这也有助于吸引建设国家基础设施所需的资金。
“首个开放对象是美国。”
大致能看出他们的意图了。
以逐步开放基础设施投资市场为名义,先对美国开放,之后再随机应变,这显然是一种委婉讨好美国的方式。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只对美国开放的迂回示好手段。
“我们已取消对美国垄断航运公司的所有政府制裁。不仅如此,为推进集装箱标准化,我们还承诺给予这些公司补贴。”
“是吗?”
这可是国家级别的回扣。
没想到英国居然采用了洛克菲勒为建立垄断所使用的手段。
但这对杜鲁门来说是好事,垄断航运公司大多是摩根系旗下的企业。
此次又通过大规模收购,将德国航运公司纳入法定管理范围,更是如虎添翼。
“我们将在中国的所有资产和权益全部交给您的中国结算银行。”罗伯特满脸讨好地继续说道。
“这主意不错。”杜鲁门对此十分满意,尤其是这一条。
“我们以麦格理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成功完成澳大利亚跨洲铁路建设为例,制定了这项对外政策。”
“这个例子举得很好。”
相当大胆啊。
这简直是为美国资本敞开了随意盈利的大门。
不过,提及澳大利亚跨洲铁路的例子,或许是想在日后制裁投机势力时,以此作为制裁标准。
麦格理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在澳大利亚的表现确实出色,通过建设铁路,澳大利亚的铁矿产业早已超越了金矿产业。
“您的意思是,美国投资资本可以直接对集装箱标准化所需的港口设施建设进行资本投资,对吗?”
小主,
“您理解得完全正确。”
这理由和名义简直无懈可击。
澳大利亚跨洲铁路所在的澳大利亚是英联邦成员国,麦格理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的业绩在整个英联邦都能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