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美国的霸权巩固之路:对德对欧策略及与新中国结盟构想

“没错,德国除了无条件投降,别无选择。”

“实际上,柏林协约国总司令部将成为德国的议会、政府和司法机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里需要纠正一点,在杜鲁门脑海中,德国已分为西德和东德。

“除了柏林,还计划在法兰克福的阿玛琳恩设立附属司令部。我们财政部拿回德国结算银行100%的股份后,打算掌控西德经济圈。”

“这事儿已经交给你了,你想怎么处理都行。”罗斯福摆了摆手。

在对德国的处置中,德国结算银行相关事宜似乎不在罗斯福的优先考虑范围内。

既然已经交给杜鲁门,罗斯福确实打算不再操心。

“很好。”杜鲁门握紧了拳头。

但罗斯福似乎还没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杜鲁门。”

“请讲。”

“我与各国大使协调后发现,法国和英国对德国的憎恶超乎想象。在美军参战前,他们投入了无数兵力。”

很多人丧生。

战争发展到总体战和消耗战的极致,机关枪如电锯般吞噬着生命。

当然,美军速战速决结束了战争。

但那时已有数千万人伤亡。

“虽然还没有确切统计数据,但估计死亡人数总计达数千万。”

“数千万,说起来是数字。”罗斯福严肃起来。

历史上,死亡数千万人的战争屈指可数,甚至可能都不存在。

伤亡统计数字带来的后续影响,可能比战争本身更残酷。

“实际上,欧洲大陆的经济活动人口遭到毁灭性破坏。有效生产人口如水滴般蒸发,人口金字塔中的中青年阶层几乎灭绝。”

“……”

“往好的方面想,至少在一个世纪内,欧洲大陆都无法与美国抗衡。”

嗯,确实如此。

一个国家的基础是人。

在经济活动人口、生产力和中青年阶层重新补充之前,至少10 - 20年,欧洲大陆都无法摆脱经济衰退。

强国的自杀悲剧,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欧洲大陆的战后创伤至少会持续一个世纪。

很好,从外交角度看,美国霸权想要稳固,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是有利的。

但话说回来,仅靠外交无法维持世界运转。

“最糟糕的是市场消失了。”经济成了问题。

美国经济虽然以内需市场为主,但供应能力却远超内需,拥有疯狂的工业实力。

目前,美国必须以压倒性的供应能力为武器,通过全球出口经济维持生计。

否则,战后经济就会陷入通货膨胀或大萧条。

那么,大萧条的根源是什么呢?

虽然有诸多因素难以明确指出,但大多数学者都提到一个词:压倒性的供过于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实体经济拖垮了金融经济(华尔街经济)。

“美国经济已经在疯狂输出供应。到目前为止,美国凭借战争经济迅速消化市场需求,但战争结束后,巨大的需求空洞将会出现。”

当然,战争结束后,参战士兵回国领取的养老金会带来大量资金流入,短期内通货膨胀肯定会上升。

但这反而是毒药。

参战士兵带来的需求是暂时的,而企业为满足需求增加的工厂设备却是长期的。

当他们的需求消失时,会发生什么呢?

以美国企业过度的设备投资为根源,供过于求达到极限,美国经济将彻底崩溃。

“如果不打开全球实物市场解决供过于求的问题,美国就会陷入困境。”

“……确实如此。”

反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参战是必要的。

在这场战争之前,杜鲁门就向罗斯福详细阐述了大萧条的预兆,罗斯福最终被说服,这对美国参战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