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并非要否认这一点。
但圣彼得堡有遭到攻击吗?莫斯科有被轰炸吗?
这是个相对的问题。
‘实际上,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付出的实际经济价值,也就只有阿塞拜疆和乌克兰。’
他们并非没有自然资源,只是变得匮乏了而已。
“您还想否认吗?”
“可美国……”
罗斯福露出轻蔑的表情。
俄罗斯大使刚要反驳,罗斯福立刻打断他的话,抢着说道。
“如果这场战争中,俄罗斯能拿出美国投入资金的一半,我也就忍了。”
当然,美国也不是白白提供资金的。
但如果没有美国的资金支持,协约国早就失败了,这一点可以肯定。
法国抛弃巴黎的政府,但在保卫法国首都的最前线,是德尔卡塞部长、法国结算银行和首都防卫司令部。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在战争中过得太安逸了。只是把人民推向战场。你们在前线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
俄罗斯大使在这个问题上闭上了嘴。
俄罗斯一个集团军被德国一个野战军打得落花流水,就算有十张嘴也无话可说。
这是一场惨败。
“你知道你们的失误带来了什么后果吗?”
“……带来了什么?”
“全面动员。”
“……!!!”
德国决定进行全面动员的首要原因,就是俄罗斯。
因为仅靠常规兵力无法战胜俄罗斯的军队。
正因如此,协约国的处境更加艰难。
“别再说什么只是在东部战线补充了大量兵力这种空话。如果你们意识不到德国全面动员给西部战线带来的负担有多重……”
砰!
罗斯福猛拍桌子。
俄罗斯大使吓得猛地一哆嗦,全身颤抖。
“你没有担任大使的资格。”
“……!!!”
“如果我说的话有任何错误,欢迎反驳。”
罗斯福抱臂而立。
他那庞大身躯散发出来的泰迪熊气势,不是一个小小大使能承受的。
俄罗斯大使立刻蔫了下去。
“……我会再与本国商议。”
这实际上就是投降宣言。
这次交锋,罗斯福取得了胜利。
这时,罗斯福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
——杜鲁门,这事儿肯定还没完吧?
那当然。
杜鲁门微微勾起嘴角。
美国的舆论攻势可不会就此结束。
因为对俄罗斯的利己主义感到愤怒的国家,可不止一两个。
唰——沙沙——
杜鲁门在纸条末尾用小字写道。
——您可以期待。
杜鲁门和罗斯福,实际上这届罗斯福政府也是我们两人相互妥协、相互配合的局面,最终我们建立了最佳的政治合作伙伴关系。
杜鲁门轻轻抿着快要上扬的嘴角。
‘一切都是为了美国。’
这始终是为美国霸权主义迈出的步伐。
>>>
砰!
“俄罗斯为了自己生存,竟要抛弃西方世界!!!”
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前的演讲台。
极度愤怒的罗伯特首相登上演讲台,用力挥舞着手臂,谴责俄罗斯。
本来作为协约国,不应该对德国第9集团军的油田事件一无所知,而且在附近的奥斯曼战线,有英国军队驻守。
“这是作为同盟国绝对无法容忍的极端国家利己主义!有谁能相信,一个国家竟如此厚颜无耻地只想自己活下去!!!”
英国的战争狂热情绪瞬间被点燃,报告很快就送到了首相办公室,白宫也分享了相关信息。
“英国、法国、美国,组成协约国的三个国家,都是德国先宣战或挑起战争的。但俄罗斯呢?”
俄罗斯的情况不同。
“俄罗斯是违背了作为局部战争根源的《俄德互不侵犯条约》,从而引发战争的国家!!!”
罗伯特首相将一直以来积压的愤怒全部发泄出来。
记者席上的记者们表情严肃地记录着新闻。
他们也是英国人,能理解罗伯特首相的愤怒。
“如果没有《俄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根本不会在七天内进攻法国!所以,俄罗斯间接对战争爆发负有责任!”
咔嚓!咔嚓!
闪烁的闪光灯。
首相的话听起来句句在理。
至少在场听演讲的记者们是这么认为的。
“而这次,俄罗斯竟然公然破坏《俄德互不侵犯条约》,还宣战!结果呢?你们知道结果是什么吗?”
从内心深处涌起的愤怒。
记者们感同身受,在场的记者中,没有人不了解国际形势。
“对!引发了全面动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砰!
罗伯特首相的拳头砸得渗出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