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特区,白宫。
把南美大陆各国总统带到华盛顿特区后,先是在财政部进行了长时间的协商,随后在白宫又开启了谈判。
“铁矿啊。”
休息时间,杜鲁门和罗斯福面对面坐下。
为了商讨巴西铁矿的事,我们凑到了一起。
“我本以为巴西矿业主要靠金矿呢。不过,既然是你提出要拿下澳大利亚铁矿的,那我又不得不信……”
罗斯福半信半疑。
这是罗斯福最大的优点之一,一旦决定相信某事,就会坚定不移。
他精明得像头泰迪熊,但对自己人还是挺信任的。
“目前,新倭国制铁大量进口澳大利亚铁矿,提升了收益,正紧追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毕竟澳大利亚产出的钢铁实在太多了。”
“新倭国制铁不是美国企业控股的吗?”
“没错,但您不觉得不安吗?钢铁行业是个很依赖铁矿石这种原材料价格的新兴产业。要是出现像澳大利亚这样能大量低价供应的玩家,瞬间就能被追上。”
这既是钢铁行业的优势,也是劣势。
自全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废除后,进入浮动汇率市场,钢铁行业就是受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
原因很简单,钢铁和铁矿石的价值在各国都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钢铁公司的优势就体现在价格上,而汇率变动会改变价格优势。
汇率越低,卖得就越便宜。
在弱美元条件下,相比强美元,能更有优势地销售钢铁。
从这个意义上说,钢铁就像产业界的大米,既重要又普遍。
“要是巴西铁矿能发挥出和澳大利亚铁矿一样的潜力,美国的钢铁垄断时代可能很快就会结束。”
其实并非如此。
从垄断澳大利亚、东亚、德国以及美国钢铁市场的那一刻起,就不存在能打破这种垄断的竞争对手了。
至少在当下是这样。
但钢铁市场的局势随时可能改变。
在不确定美国霸权时代能持续多久的情况下,放任铁矿石储量排名第二的巴西不管,是愚蠢的行为。
巴西铁矿势在必得。
“掌控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的铁矿,这样即便其他国家大量输出铁矿石,我们也能用价格竞争力压制他们。”
史密森地质勘探队已经派出去了,不过还没出结果,反正知道有铁矿,先大致这么安排着。
毕竟史密森地质勘探队跟杜鲁门的手下差不多。
“按照我们地质勘探队在巴西的观测,能大幅降低铁矿石这种原材料的成本。在大规模生产体系下,降低原材料价格,就能提升价格竞争力。”
钢铁产业中,原材料价格至关重要。
其他优势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这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
“杜鲁门,就算不降低价格,铁矿石成本降低了,收益肯定也会更好。”
“反正很快就要和巴西签约,到时候铁矿石公司也是我们的了。就算把铁矿石卖贵点,我们公司的收益也会变好。”
“哦。”
罗斯福喝了口咖啡。
见罗斯福表情放松,杜鲁门觉得时机到了,便提出建议。
虽然知道和罗斯福谈垄断相关话题不太合适,但本能地还是会紧张。
“我希望实现钢铁产业的垂直一体化。”
“就是从原材料生产到钢铁生产、钢铁运输,再到销售网络,全部由一家公司整合运营的体系?”
“简直就是垄断之王啊。”
要是把垂直一体化整合到一家钢铁公司,只要联邦政府不挥舞反垄断大棒拆分,那绝对坚不可摧。
因为这样就能在价格竞争力上拥有“绝对”的力量。
“依我看,只要反垄断法不被打破,这将成为永恒不朽的垄断。”
以前,在他从21世纪去世前,在科幻或赛博朋克游戏里,经常会出现一个概念。
巨型企业(Megacorporation)。
指拥有国家级别权力的超大型企业,营收天文数字,甚至拥有军队,这种公司就被称为巨型企业。
典型例子就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从规模上看,这么大规模的垄断,听起来跟东印度公司差不多。”
“要是把全球钢铁产业垂直一体化,应该差不多。”
杜鲁门敢打包票,美国钢铁公司要是能拿下巴西铁矿,瞬间就能成为20世纪的苹果公司。
一家企业的市值就能碾压多数国家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
“但在收益方面,肯定比东印度公司要稳健得多。”
“真是个怪物啊。”
“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怪物。但您不觉得诱惑很大吗?不过,就算是这么庞大的企业,在反垄断法面前,也会瑟瑟发抖。”
罗斯福捋了捋胡须。
似乎很有道理,毕竟现行体制就是这样。
商务部企业司一有机会就会对垄断企业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