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Rockefeller),这个名字浮现在脑海中。
但泽克特的话还没说完。
“这就是破坏油田的原因。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
“也就是说,大庆油田的石油产量可以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部运输出去。”
“完全正确。”
西伯利亚大铁路复线工程已经完成,具备了自由运输大庆油田石油物资的基础设施,相比之下,加利西亚油田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听说满洲地区的大庆油田规模巨大。
“确实有破坏的价值。”
“其余油田也差点被破坏,只是我们推进速度太快,他们没来得及破坏就被我们占领了。”
“原来如此。”
马肯森边听汇报边思考,德国军队原以为的俄罗斯,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
“……尽快推进,哪怕有点勉强,也要拿下乌克兰西部地区。不知为何,我有种不祥的预感。”
马肯森感觉到俄罗斯似乎有什么变化,心中涌起不祥预感,他凝视着地图,仿佛要穿透它。
世界大战就是世界大战,他从未想过东亚的补给线会对欧洲战场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世界大战……现在才真正体会到。”
可恶,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
一想到背后还有美国,就头疼不已。
>>> 美国视角下的战争局势与策略
美国,华盛顿特区,财政部大楼前广场。
“先生,目前表面上看,德国军队似乎占据优势。”
砰!
杜鲁门坐上福特T型车,关上车门。
詹姆斯随后上车,护卫们也坐上护卫车辆,保护我们的座驾。
此次外出是为了参加杜鲁门紧急召集的OPEC国际石油会议。
即便在乘车途中,工作也在继续。
“德国军队在粮食、石油、煤炭都短缺的情况下,仍向俄罗斯发起进攻。装备精良的德国陆军,能否战胜人海战术和泥泞的道路(拉斯普京时期的状况)呢?”
“……粮食和石油都没有,这就是补给问题吧?”
不,绝对不是。
以德国陆军目前的状况,绝对无法战胜俄罗斯。
“但如果德国陆军占领阿塞拜疆,不就能解决石油供应问题了吗?这样就能获得战略石油。”
“现在有比石油更重要的资源。”
比石油更重要的资源,还有好几种。
“首先是钱。德国军队目前正独自与全欧洲作战,资金短缺是必然的。虽然已将战争提升到总体战的极限,但迟早会耗尽国力。”
“钱……”
“这里说的钱不只是货币,从更广泛意义上看,也可视为资产。”
战争正迅速吞噬着德国,这是现实。
但总体战结束意味着德国的灭亡,所以考虑这个意义不大。
实际上,下一个因素更为致命。
“最重要的是……粮食。”
德国目前虽获取了一些石油,但当下最重要的物资是粮食。
说实话,没有石油或许还能战斗,但没有粮食绝对无法战斗。
饿到奄奄一息的士兵怎么能开枪作战呢?
“但占领乌克兰不就能恢复了吗?毕竟那里是每年产量惊人的黑土地带。”
“对,黑土地带。”
问题不在于是否拥有黑土地带。
德国若占领乌克兰地区,确实能获得世界三大粮食产区之一。
但能否真正获得“粮食”,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