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德国面临的困境与杜鲁门的决心
>>>
[OPEC针对德国精心布置的黑色陷阱。]
[继今年新成立的国际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之后,OPEC这个石油垄断机构登场。自首次亮相便以果敢行动震撼世界。]
[德国石油补给被切断的瞬间。]
[石油短缺给德国带来的紧急状况。连生活用柴油都立刻变得匮乏。]
[在英国首相府、皇室、法国总统府、俄罗斯皇室的热烈支持下宣告诞生的OPEC石油输出机构。]
哐!
施里芬愤怒地猛拍坚硬的石桌。
他的愤怒丝毫未减,额头上暴起的青筋和肌肉,让他那张原本就凶神恶煞的脸显得愈发狰狞。
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柏林的参谋部笼罩在令人毛骨悚然的沉默之中。
报纸早已被撕得粉碎,扔在地上像抹布一样,许久无人问津。
“石油应该不至于完全没有吧。”
“荷兰的皇家荷兰石油公司(Royal Dutch)目前还在供应石油,但……预计很快就会中断。”
“是英国皇家海军施压了吧。”
“是的,英国首相府和英国皇室强烈支持此次OPEC对德国的制裁协议,并出动了英国皇家海军。”
“荷兰不是中立国吗?”
“英国抓住荷兰曾协助德国侵略的把柄,以此制造借口。看样子他们铁了心不给德国提供石油了。”
说白了,就是英国政府亮出了利刃。
英国经济陷入危机,军事上遭受战略打击,政治上贝尔福首相下台。
在经济主权被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剥夺的情况下,英国政府已经没有退路。
“如果德国军队无法获取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生产的石油,那德国就只剩下西部的煤炭储量了,不是吗?”
“参谋总长,目前德国的铁路依靠煤炭运行。”
德国陆军的命脉,德国铁路因蒸汽机车以煤炭为动力,所以德国军队的铁路运输不会停止。
哐!
“但潜艇(Unterseeboot)不是靠石油驱动的吗!”
德国海军的心脏,德国海军存在的意义以及封锁英国皇家海军的唯一策略——无限制潜艇战,因石油供应中断而面临废止的命运。
但施里芬绝不容许这种情况发生。
“德国海军要是没了,那就全完了。”
一旦无限制潜艇战停止,英国皇家海军凭借无畏舰掌控北海,德国在海军力量上就会大幅落后。
更何况德国空军力量已与对手持平甚至处于劣势,绝不能再失去海军。
“德国海军若消失,北海就会沦为英国皇家海军的游乐场。到时候,他们随时可能发动登陆作战,派陆军上岸,局势将变得难以预测。”
“确实如此。”
“你们这些参谋,都知道战争中情报有多重要吧!”
一旦海上被英国皇家海军封锁,德国就会像大航海时代之前一样,只能困在这片狭小的区域。
一旦海外被未知笼罩,德国获胜的几率将减半。
绝对不能放弃潜艇。
“我记得巴尔干半岛有产油国,赶紧给我汇报一下情况。”
“是,巴尔干半岛的油田分布在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塞尔维亚、黑山等地。”
“黑山不是被奥匈帝国占领了吗?”
对施里芬来说,这算是不幸中的一点好消息。
黑山的油田已经是同盟国的占领区。
但不幸的是,黑山的石油产量连满足德国的生活物资需求都不够。
“是的,不过油田的核心地区,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都不是好对付的对手。”
塞尔维亚王国,就是他们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把全世界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他们的恶行让德国不得不开辟第二战线,给了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出兵的借口。
这些家伙把《俄德互不侵犯条约》当成了废纸。
“这两个国家都是协约国成员吗?”
“是的。”
施里芬参谋总长微微低头,陷入了沉默。
参谋们看着他,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决策,都紧张得不敢出声。
“哎……要想在巴尔干半岛攻略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就必须与人口众多的俄罗斯全面开战,但以德国陆军目前的兵力,根本不可能。”
啧。
施里芬参谋总长咂了下嘴。
几天前,他在柏林皇宫觐见了皇帝和帝国总理。
两位决策者向他提出的那个极具冲击性的战争策略,此刻在他脑海中回荡。
“没办法了。”
但现在德国也没有退路了。
德国不能因为区区石油就走向覆灭,作为普鲁士军人,他必须抱着拼尽最后一滴血的决心投入战争。
“既然如此,只能批准总体战了。”
总体战,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终极赌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总体战,是1935德意志帝国陆军将领鲁登道夫提出的一个军事理论。 他认为战争凌驾于政治之上,国家生活的所有方面平时就应服从战争准备的需要,并主张采取一切野蛮手段进行战争。 这一理论对法西斯德国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倭国进行全面侵华战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打乱时间线,借用一下这个理论。)
面对需要同时应对两线作战,甚至要对抗俄罗斯的施里芬参谋总长,最终不得不展现出军国主义的真面目。
“总体战……吗?”
“这是一种将德国的全部力量集中投入战争,把德国改造成战争机器的战争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