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毒气降临与残酷战场:凡尔登战线战壕内的化学战爆发
>>> 柏林参谋部
“听闻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弗里茨·哈伯博士,研发出了一项新技术。”在柏林参谋部里,一位军官低声说道。
一位博士的新发明,竟能传到参谋部,着实不寻常。
毕竟,一般信息可很难传入陆军最高司令部或参谋部。
“这次情况特殊,这项技术连威廉皇帝,甚至施里芬元帅都极为震动。”另一位军官补充道。
众人皆知,这是一种能以气体形式大规模杀伤人员的化学武器——毒气。
施里芬面色凝重,逐字逐句地看着相关报告,目光中满是审视。
“这让人想起克里米亚战争中投放的氰化苦杏仁苷。”施里芬缓缓开口。
在施里芬刚正式入伍的青年时期,氰化苦杏仁苷这种融合了氢氰酸和砷作用的毒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投放,在当时堪称一场革新。
然而,人们并未为此欢呼。或者说,应该欢呼吗?
这项残忍的技术,是那些往人嘴里灌刑具的英国家伙率先研发的,旨在大规模杀伤的化学战和化学武器。
“光是想起氰化苦杏仁苷,军队就头疼不已,即便只是阅读相关新闻报道,毒气相关的新闻,偶尔也会在舆论中掀起波澜。”一位参谋皱着眉头说道。
“确实如此。”有人附和。
“你小瞧它了。毒气的存在,在1899年海牙会议上就差点被禁止。”又有人严肃地说。
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这是一种专门将人拖入痛苦深渊的极其邪恶的武器。但反过来说,在战争中,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武器了。
“弗里茨·哈伯博士制造出了危险的东西。”施里芬评价道。
然而,施里芬并未流露出失望或负面的情绪。
德国军队目前虽在西线不断推进,但由于法国集团军的形成,巴黎的陷落仍不确定,而凡尔登则保持着坚固的防御。
“此次凡尔登攻势,原本计划通过空中战略轰炸使其失去战斗力。”一位参谋汇报。
“原本没有战略轰炸失败后的应对方案,博士却带来了个好东西。”施里芬露出一丝微笑。
平时不苟言笑、情感淡漠的施里芬参谋长,此刻竟然微笑了,参谋们都惊呆了。
施里芬的微笑实在是太罕见了。
但施里芬很快恢复严肃,思索起来:“威廉皇帝怎么说?毒气在战争中基本是被禁止使用的吧。如果威廉皇帝不允许,那我们也无意使用。”这话虽言不由衷,但以施里芬一贯按规则行事的风格,他完全有能力这么做。
“威廉皇帝已经批准了。”
“有些意外。”施里芬低声道。
威廉皇帝,本以为他会注重尊严和荣誉,但随着德国皇室的威望逐渐下降,他似乎感受到了权力的危机。
对柏林军部来说,这并非坏事。
不,在战况可能恶化的战场上,没有比这更好的武器了。
“防毒面具呢?战场上一旦起逆风,己方也可能遭殃。必须做好应对措施。”施里芬问道。
“我们正在用活性炭准备。但目前尚不清楚化工工厂能否为凡尔登攻势提供足够的防毒面具。”
“现在是哪个军团在生产防毒面具?”
“巴斯夫(BASF)。”
“……原来如此,也只有巴斯夫能生产防毒面具了。”
弗里茨·哈伯和哈伯 - 博施法的发布者,德国引以为傲的化工企业。
虽因哈伯 - 博施法泄露争议,由巴斯夫生产防毒面具让人有些膈应,但也没有其他像巴斯夫这样的化工企业了。
“……”施里芬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紧紧皱起,“等一下。”
“怎么了?”
“巴斯夫生产防毒面具,这不就意味着美国可能已经掌握了防毒面具的开发技术吗?”
众人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
确实如施里芬所说。
巴斯夫既能提供哈伯 - 博施法,又频繁参与听证会,绝不可能不把防毒面具开发技术透露出去。甚至,这技术原本是不是德国开发的都不好说,说不定是巴斯夫从美国获取的技术。
不管怎样,这意味着美国已经在为化学战做准备了。
“罢了,应该也无妨。”施里芬显得很从容,“反正毒气只是辅助手段。虽然感觉像被抢走了玩具,但也没办法。战争本就不会如人所愿,这不是赫尔穆特·冯·毛奇亲自灌输的不变真理吗?”这样一来,反而能提高警惕,也算是好事。
施里芬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有几件事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