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柴尔德家族察觉到了。”
唐宁街10号。
首相办公室,秘书将今日伦敦金融城自治委员会发生的事整理成书面报告,呈递给贝尔福首相。
这份基于伦敦证券交易所运营委员会会议记录撰写的报告,每次会议结束后都会直接呈送至首相办公室。
“知道了。听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由其子莱昂内尔代为出面掌控局面。这事儿迟早会暴露。”
贝尔福首相。
这位深陷沉思,坐在中央扶手椅上的英国首相,深深地吸了一口烟。
呼……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掌控伦敦金融城的银行世家,起初与巴林银行相互抗衡。
但随着19世纪末巴林银行的衰落,罗斯柴尔德家族崛起,成为伦敦金融城首屈一指的大型银行家族。
“伦敦证券交易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伦敦金融城的大型银行、巴林银行,甚至还有首相办公室。莱昂内尔可不是泛泛之辈。”
尽管设置了四重幕后布局,还是被识破了。
实际上,只要知道巴林银行是幕后主使,就很容易猜到首相办公室是幕后黑手。
毕竟1890年差点陷入危机的巴林银行,仅凭自身力量难以操纵这一切。
但通过这次事件,他清楚了一件事。
那就是,将继承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莱昂内尔,是个具备敏锐洞察力的人物。
“伦敦证券交易所(LSE)该怎么处理?”
“暂时维持休市状态。威斯敏斯特的英国议会也不希望伦敦股市开市。那些往议员口袋里塞钱的金融界游说者们也不希望开市。”
股市显然处于下跌趋势。
随意发放CDO(担保债务凭证)这种金融工具的英国议会、英国政府以及伦敦金融城的大型银行,都不希望看到伦敦股市下跌。
借这次机会,他们阻止了股市下跌。
“理由正当,也没人会有怨言。”
反正现在处于战争时期,而且既然掌握了内阁这样强大的权力,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会轻易动贝尔福。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目前,德勤的总部被炸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看样子仍难以恢复。毕竟是齐柏林飞艇编队的突袭轰炸,毫无防备,整个总部被烧毁。”
“德勤也够倒霉的。”
运气太差了。
会计师事务所德勤的总部正好位于齐柏林飞艇编队首轮轰炸范围的中心。
在齐柏林飞艇对伦敦金融城的轰炸中,德勤最先被炸。
本就因火灾熊熊燃烧的大楼,又被旁边建筑的爆炸波及,引发连锁爆炸,彻底被炸毁。
虽然各地分所还在,但要替代总部的职能,各方面都有所欠缺。
“实际上,现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体系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倒正好。”
贝尔福首相反而眼中放光。
说实话,CDO制度既是一颗炸弹,也是一个机会。
危机往往伴随着危险与机遇。
那么,如果英国政府以战争为借口,通过CDO制度来控制经济形势,难道不会更稳定吗?
既能让这颗炸弹威力更大,也能使其稳定下来。
就算搞砸了,大不了最大限度地榨取殖民地经济。
反正只要保住英国本土就行。
管殖民地死多少人呢。
经济管控。
当下,英国经济是最关键的问题。
对贝尔福来说,德勤是极具吸引力的目标。
“让内阁财政部收购德勤也不错。”
第一财政大臣。
贝尔福首相是财政部的头号人物,他正在推进多个罗伯特财政大臣不知情的项目。
其中之一就是巴林银行,这次又打算将信用评级机构德勤纳入囊中。
这相当于宣布要将德勤半国有化并加以操控。
“马上安排与德勤董事会成员会面。对因轰炸背负巨额债务的德勤董事会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清算机会。”
反正总部已经被炸成废墟。
德勤的大股东和老板们也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光是在伦敦金融城的一栋大楼被炸没,没破产就已经是万幸了。
如果英国内阁承诺提供经济支持,光是房地产损失就已经是天文数字,他们应该会赞成国有化。
甚至直接收购过半数股份,实现真正的国有化也未尝不可。
“收购信用评级机构,把盘子做得更大。”
四大信用评级机构。
他打算让英国内阁直接掌控其中之一。
进一步滥用信用评级,人为拉动经济。
贝尔福内阁打算把之前一直采用的敛财方式,规模做得更大。
“这不会有风险吗?”
“相信战争特殊情况吧。”
反正伦敦已经遭受轰炸,战争已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既然如此,战争特殊情况不会轻易结束。
英国政府需要消耗大量的战争物资,英国工业界也会吸收相应的资本。
在持续需要战争物资的情况下,供需在一定程度上会暂时保持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