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英美谈判:飞机技术与援助博弈

英国谈判团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战略轰炸一旦把工厂炸毁,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然,如果英国防务公司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投资,保险公司也帮忙分散风险,或许可行,但这两种情况杜鲁门都不会允许。

因为不管怎么看,这都是技术泄露的绝佳环境。

而且,杜鲁门想要牢牢掌控局面。

工厂设在美国,他就能随心所欲地调节出口物资数量,既能提高交货单价,也能提高出口关税,他想给英国套上各种绳索。

英格兰银行,杜鲁门希望伦敦金融城现在这片火海的状态能持续更久,英格兰银行的恢复越慢越好。

而要做到这一点,德国的轰炸就得持续更长时间。德国的轰炸时间越长,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天平就越容易倾斜,他希望英国进一步走向衰落。

“你们有飞行员吗?”杜鲁门突然问道。

这一句话,让英国谈判团瞬间安静下来。杜鲁门在此刻已经估算出了情况,英国毫无航空相关信息,就这么赤手空拳地来谈判了。

这也难怪,伦敦当时已经一片火海,航空技术信息又被美国和德国垄断,根本没有公开的可能。

杜鲁门能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任由他们算计。

“如果英国能挑选出适合当飞行员的人才送到美国,我们会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再送回英国。”杜鲁门提出了一个方案。

“……请等一下。培训飞行员需要多长时间?”一位谈判团成员焦急地问道。

嗯,先吓唬他们一下吧,杜鲁门心里想着。

“按照正规流程,入门课程11周,基础课程35周,高级课程35周。”杜鲁门不紧不慢地回答。

“……啊?多少周?”谈判团成员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把所有琐碎课程都算上,从送到美国培训到送回英国,大概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英国谈判团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纷纷揉了揉耳朵。

但逃避现实可不是什么好事。

美国航空产业园区的飞行员,都是这三年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实战测试飞行训练出来的,他们报废的飞机超过100架,飞行过程中的伤亡人数也超过30人。

德国的飞行员,基本上经过至少半年、最长一年的培训后,才投入飞行任务。

那些半年培训期的飞行员,是在世界大战刚开始时就参加培训的。

齐柏林伯爵可是下了苦功夫。

但那是因为齐柏林飞艇,情况特殊。

相比齐柏林飞艇,战斗机飞行员的要求更高,毕竟战斗机驾驶员需要比齐柏林飞艇更高速地机动,难度自然更大。

然而,英国连飞行员都没有。

德国可以在齐柏林飞艇飞行员的基础上进行额外训练,然后安排到战斗机驾驶舱,但英国连这样的飞行员储备都没有。

“最短也要一年。”杜鲁门再次强调。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难题,谈判团像被喂了蜜的呆子一样,嘴巴张得大大的,说不出话来。

如果培养飞行员需要一年时间,那就意味着英国本土在这一年里将持续遭受蹂躏。

“当然,如果你们不在乎,几周内就可以把他们塞进驾驶舱。

前提是可以接受他们和昂贵的飞机一起坠毁爆炸。”杜鲁门冷冷地说道。

“啊。”英国大使仿佛感受到了现实的沉重打击,一下子瘫坐在原地。

他无法接受英国本土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持续遭受蹂躏。

德国的航空力量正日益壮大,飞机技术也在迅速进化,随着时间推移,炸弹装载量不断增加,大规模轰炸肯定会越来越频繁。

“不行。”当然,英国也发出了警报,修建了避难所,但在铺天盖地的轰炸面前,这些都无济于事。

但英国大使没有放弃。

毕竟,英国也不是完全没有飞行员。

“杜鲁门,您不能派美国飞行员到英国吗?我们很清楚您需要保持中立立场,能不能以雇佣兵的身份派遣,而不是正规军呢?”英国大使满怀期待地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杜鲁门摸了摸下巴,其实这想法还不错。

派遣美国飞行员到英国,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毕竟,美国飞行员虽然试飞经验丰富,但实战经验严重不足,能让他们积累实战经验的战场,确实很宝贵。

但也不能就这么轻易答应。

“如果您想要现役军人飞行员,还请您向陆军部或海军部咨询。这方面的人事问题,不在我的管辖范围内。”杜鲁门巧妙地推脱道。

陆军部和海军部对权力非常敏感,虽然杜鲁门可以通过顾问委员会的身份施加影响,但他可不想为了英国去和军部周旋。

现役军人飞行员,直接排除。

“这些家伙肯定有阴谋。”杜鲁门心里想着,而且肯定的是,这些家伙很麻烦。

就算答应派他们去英国,他们肯定会为了争夺指挥权,像狗皮膏药一样纠缠不休。

这可不是开玩笑,光是谈判可能就得花一个多月时间。要是谈崩了,那就全完了。

“那么,就只剩下民间飞行员了……”实际上,这方面更麻烦。毕竟他们是平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