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会陷入单方面挨打的局面。”
“是的,更何况美国的人口数量可观,工业实力在与德国钢铁业的竞争中也占据优势。当然,德国制造业与之差距不大,但规模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哦,大规模生产。”
“没错。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基地和大规模征召的美军一旦登陆欧洲大陆,德国整个国家都会摇摇欲坠。而且就算德军设法阻拦,也没有任何好处。”
一旦演变成灭国战争,德国只能陷入苦战。
尤其是在失去制海权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对精于算计的施里芬总参谋长和德国政府来说,发动一场没有任何收益、只有损失的战争,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一场只有损失的战争。”
“有道理。”
就算德军找到攻克无畏舰的方法,结果也一样。
只要补充的军舰数量比被击沉的多就行。
美国可以用无穷无尽的资源拖垮德军。
无穷无尽的资本浪潮?
不,再加上无穷无尽的工业浪潮。
科特柳副部长对这些惊人的言论苦笑着摇摇头。
“所以,只要美国不越界,德国绝对不会主动招惹。”
这不是能不能打赢的问题。
发动战争带来的破坏损失,远远大于可能获得的利益。
从根本上说,基本国力是由人口决定的。
就算打赢了战争,国民数量锐减到一半以下,这能算赢吗?
如果不想看到生活在欧洲的日耳曼人沦为少数民族,就不能发动这场战争。
“迟早会有脑子进水的时候。”
战争会吞噬理智。
更何况,德军要是不脑子进水,那就不是德军了。
但至少要等德国海军想出应对之策以后。
在此之前脑子进水,那就是自杀行为,往好了说也是同归于尽。
“挂上国旗,德军就不敢轻易动手。还记得吗?我们法国支付银行扣押的资产里,有一项很重要的资产。”
“太多了,都挑花眼了。”
“哈哈,答案是铁路。”
铁路实际上已经和美国资产没什么两样了。
法国政府已经丧失了偿还能力,法国铁路实际上已经归美国财政部所有。
美国甚至担心法国铁路会被破坏,连铁路铺设权都拿了过来,这生意做得不亏。
但问题不在这里。
“既然铁路是美国资产,德国就绝对不敢动。不能破坏,就算阻拦,火车强行冲过去就行。”
“这……能行吗?”
“至少他们不敢轻易动手。而且只要不越界就行。就说这是给巴黎市内的美国人物资,大概这么解释一下,多少能进行一些补给。”
“德国认为胜利近在眼前。在参谋部下令发动总攻的情况下,他们不想和美国发生摩擦。”
当然,德军也有可能偷偷登上火车,渗透到巴黎市内,但目前给巴黎市内提供补给更为紧迫。
“城市战德军绝对赢不了。只要对巴黎地形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打包票。自从有了机关枪,巴黎这座到处都能设伏的城市,简直就是地狱。”
“巴黎有那么夸张吗?”
不了解巴黎的人,都会有这样典型的反应。
艺术之都巴黎,怎么可能像蚂蚁窝一样是地狱,谁会相信呢?
但也没有比巴黎更复杂的人造地形了。
“不管你怎么想象,实际情况只会更夸张。”
巴黎的下水道和地下墓穴,两者加起来,几乎就是一座地下城市。
德军得面对从地下冒出来的法国抵抗军。
要是打开的井盖或下水道口突然喷出机关枪火舌,那简直就是地狱。
机关枪的数量?
美国经历过美西战争,手头有大量二手武器,机关枪数量绰绰有余。
反倒是法国财政部得更担心机关枪子弹的补给问题。
“从波尔多到巴黎的火车正在制定时刻表。我们会在不激怒德国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补给。就以救援滞留的美国人和运输红十字会医护人员为名义。”
红十字会。
通过洛克菲勒董事长等人的巨额捐赠设立的美国办事处,已经传来消息,可以从日内瓦派遣红十字会组织。
他们会成为很好的借口。
就算遭到攻击,国际舆论也会倒向美国。
而且以美国国民为名义,还能为美国参战制造理由。
“在火车上挂上国旗,把补给列车开进巴黎市内。”
这时,传来敲门声。
杜鲁门和副部长的目光都转向门口。
“财政部通讯室发来的电报。”
科特柳副部长和杜鲁门对视一眼,缓缓点了点头。
“让他进来。”
门打开,财政部情报局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