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点奇怪啊?”
[尊严还是石油]
发出这份堪称最后通牒而非普通情报的电报几周后,最后一个国家的赞成票来了。
杜鲁门本以为法国会是最后一个,没想到是俄罗斯成了后发者。
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俄罗斯本就不是急需石油资源的国家。
即便我们放宽出口禁令,对他们来说……也没太大差别。
只不过俄罗斯对美国只有一个期望,那就是救助金融。
“维特部长似乎纠结了很久。”
纽约,财政部下属金融服务局。
詹姆斯一边在局长办公室整理资料一边说道。
杜鲁门对此也表示认同。
“是啊,即便谢列梅捷夫伯爵和诺贝尔在维特部长耳边游说,他还能坚持到这种程度,绝非普通人能做到。”
完全没有那种轻易被杜鲁门设下的诱惑冲昏头脑、迫不及待上钩的感觉。
谢尔盖·维特部长是在冷静地进行各种政治和经济考量后,凭借理性做出的决定。
“真是了不起的人。多次遭遇暗杀,身边恐怖袭击不断,即便如此还能为俄罗斯着想,始终保持理性。”
“……真是爱国啊。”
“爱不爱国不好说,但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性,确实是个冷静的人,懂得权衡利弊。”
但救助金融终究是无法避免的。
俄罗斯的维特部长再怎么强硬,除了接受救助金融,也没有其他生路了。
杜鲁门只需等待。
他独自挣扎,最终还是会接受救助金融。
最终结论只有一个。
“不过,先生,法国第二个投赞成票,这更让我意外。”
“啊,这点我也认同。”
说实话,杜鲁门本以为法国会拒绝。
但没想到,法国比英国只晚了几个小时就回了电报,应对速度很快。
实际上,这次电报就是针对法国的。
电报公然提及“尊严”一词,本想先打压高傲的法国,没想到他们接受得这么快。
“英国嘛……罗斯柴尔德家族或巴克莱银行(大型银行)这样的势力,以及财政大臣罗伯特,早就和我是一条心了。我就知道英国会马上答应,法国倒是出乎我意料。”
德尔卡塞,这位前法国殖民地长官,头脑相当灵活。
或许杜鲁门本不该把诱惑设得这么强烈,让他失去理智。
法国舆论肯定不会对此友好。
20世纪初,正是帝国主义时代,整个世界都陷入疯狂。
因德雷福斯事件而陷入动荡、民众被狂热席卷、政治讨论充斥于家家户户餐桌的法国,让杜鲁门也有些畏惧。
还好德尔卡塞没做出太离谱的事。
法国、俄罗斯、英国,好歹还是有相对正常的人存在。
“不管怎样,确定在美国召开财政部长会议了。先生,恭喜您。”
“恭喜什么……该恭喜的是美国。”
这是美国正式跻身霸权国家行列的时刻。
英国、法国、俄罗斯被美国牵着走,美国名副其实地进入一流强国之列。
二流强国美国,美国民众长期因“二流强国”这种说法而倍感憋屈,德雷德·斯科特案更是让美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但西奥多·罗斯福与杜鲁门携手当选总统后,全力支持他,在总统首个任期结束时,美国终于跻身一流强国行列。
“让美国再次伟大”,罗斯福的竞选承诺和口号得以实现。
1904年总统大选即将来临,估计会和财政部长会议时间相近。
实际上,这次会议和未来的G20峰会有所不同,当下情况紧急,需要像IMF应对外汇危机时那样,迅速确定会议地点。
“要不就在沃尔多夫 - 阿斯托里亚酒店举行会议吧,这样比较稳妥。”
“看起来不错。”
那里杜鲁门比较熟悉,离纽约华尔街近,银行家们也熟悉那家酒店,适合接待各国贵宾。
没什么不好。
“先生,OPEC的石油出口限制您打算怎么设定?”
“啊,这个?”
杜鲁门耸耸肩。
“给英国充足的份额,给法国少点。”
“有点模糊啊。”
“给英国足够,让他们不缺,给法国少一些,让他们有点紧缺。”
“明白。”
“问题在于俄罗斯。”
OPEC最大的变数,就是拥有巴库油田的俄罗斯。
诺贝尔家族垄断的巴库油田,规模比宾夕法尼亚油田还大,对OPEC有很大影响力。
“这次借俄罗斯救助金融的机会,得强制他们加入OPEC或者拉拢他们。”
这样就能建立完美的石油垄断体系。
和原本历史上的OPEC不同,地球上几乎所有已发现的石油都将加入OPEC。
垄断80 - 90%的石油,疯狂的能源霸权时代即将来临。
“俄罗斯应该不会强烈反对。毕竟能保证他们的利益,没理由拒绝。而且美国和俄罗斯关系也没那么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詹姆斯一脸怪异。
那表情仿佛在说,美国和俄罗斯关系好?这是什么疯话?
“相对而言。”
“哦。”
和英国、法国比起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冲突不断,情况也有点……不,也不太一样。
奥斯曼帝国不过是任人宰割的对象。
美国虽然之前给俄罗斯使了些手段,但现在准备提供救助金融这个“创可贴”,所以也算是相对较好的关系。
“明白了……”
詹姆斯用难以形容的眼神久久地看着杜鲁门,然后缓缓点头。
“我会按您说的理解。”
“嗯。”
该强硬的时候就得强硬。
詹姆斯很了解杜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