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白宫决策:总统与杜鲁门的分工协作

“你跟纽约军火库那边说过了吗?要促进委内瑞拉内战,纽约军火库的作用很关键。美西战争用过的二手武器,便宜点卖给他们就行。”

“我正打算联系纽约军火库。”

杜鲁门拉开可乐罐,喝了一口。

“说起来,也得跟纽约军火库的贝隆了解下情况。”

听说他最近在忙着投资活动,有点担心他能不能做好。

杜鲁门整理了一下文件。

“反正他肯定会向我汇报,但还是先联系一下吧。”

>>>

就在摩根在财政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纽约军火库。

“为什么会有两家名字一样的公司?”

贝隆,负责MFK对冲基金军工系列业务的总经理,同时也是通过纽约军火库管理军工系列子公司的核心高管级秘书之一。

他从德国回来后,马不停蹄地开始处理积压已久的工作。

“总经理,是因为有个人创立了两家公司,不过这其中有点缘由。”

“缘由?说来听听。”

“好的,据说创始人在接受投资者投资创立第一家公司后,和投资者关系破裂,于是重新创业。”

“常见的故事啊。”

在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创始人与股东分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

“嗯,其他公司大多有杜鲁门先生的大量股份。”

毕竟MFK对冲基金也是杜鲁门先生的产业,就算其他基金全部解约,凭借初期资金也不至于倒闭。

说远了,一般来说,MFK对冲基金收益率高得惊人,投资者们趋之若鹜,挤破头想投资。

但这是个特殊情况,通常投资者和创始人之间产生矛盾是必然的。

“创始人的名字是……亨利·福特?”

“是的,据说他是通用电气的相关人员,是个很有能力的汽车技术专家,有创业经验,还曾驾驶自己研发的车辆在赛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嗯,这样啊。”

杜鲁门先生投资的首要原则是看人,看创始人,看这个将带领我们投资的公司走向未来的人的能力。

在贫民窟长大的贝隆,对这一原则深感认同。

“其实人是关键因素,塑造世界的不是金钱,而是‘人’。”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没有杜鲁门摩根这个人,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就算投入100亿美元,如果人不行,那也无济于事。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案例比比皆是。

无论行业多么有前景,砸再多钱,如果人不行,最终也一事无成。

“从人的角度看,亨利·福特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有远见,有经验,有自己的坚持,而且汽车行业前景广阔。”

说不定他比德国汽车产业还要厉害。

贝隆虽然从德国回来后没什么事做,但美国正掀起一场不分东西南北的汽车创业热潮。

“贝隆总经理,这位创始人已经等了几个月了,不仅如此,连同他之前的整个企业都在等。”

“什么?几个月前?”

“大概一年多一点。”

“……到底为什么?”

贝隆一脸惊讶。虽然MFK对冲基金素有“天使投资人”之称,而且运营者是被称为“华尔街英雄”的杜鲁门摩根,所以想获得投资的人蜂拥而至。

但通常过几个月,他们就会放弃,另寻出路。

毕竟拿不到投资,公司别说发展,连成立都困难。

几个月的时间可不短,美国当前的汽车产业正爆发式增长,不赶紧行动就会被甩在后面。

现在奥兹莫比尔这个汽车界的新星,不正在席卷市场吗?

“他是爱迪生董事长的熟人,似乎从多方面收集了关于杜鲁门摩根的信息,综合考虑后,觉得在这里获得投资是最佳选择……他是这么说的。”

“厉害啊。”

“而且他已经用从其他地方获得的投资资金,开始追赶奥兹莫比尔了。”

“哇,这样啊。”

一瞬间,贝隆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直觉。

亨利·福特这个人,即便不从MFK对冲基金获得投资,也很可能取得成功。不仅能收回投资,甚至可能大获成功。

他有计划,能规划未来,而且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贝隆相信这样的人。

“这感觉……就像捡到了一只金鹅。”

贝隆立刻做了调查,决定投资。

亨利·福特公司,福特汽车公司。

贝隆皱了皱眉。

“但还是觉得……两家名字这么像的公司,有点别扭。”

“啊,其中一家已经改名了。提出投资建议已经过去几个月了。”

“改名了?告诉我新名字,我记下来。”

贝隆拿起笔,一边竖起耳朵听着,一边想着要在提交给杜鲁门先生的投资决策报告中,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信息。

“还是得委托平克顿侦探社调查一下。”

为了以防万一,关于创始人的信息,自然是越多越好。

“新名字是这个。”

“好的。”

短暂的沉默后,声音再次传来。

“凯迪拉克(Cadil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