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尔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感觉眼眶有些发热。
原来被人认可能力的感觉是这样的。凯特尔小心翼翼地把名片收好。
“我一定会联系您的。”
杜鲁门嘴角上扬。
这样一来,他从德国帝国挖到了两位顶尖人才,而且都是 1882 年出生。
杜鲁门感受到了命运的安排。
“事情还没完呢。”
杜鲁门面带冷酷的笑容,低头看着瘫倒在沙发上的小毛奇。
“小毛奇先生,您的磨难现在才刚刚开始。”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磨难才刚开始?”
小毛奇用颤抖的眼神看着他。
杜鲁门“咔嗒”一声打开怀表。
“很快,柏林银行圈就会向克虏伯发出催债通知。您还没还清柏林银行圈的贷款吧?还有不少债券也在他们手里。”
“……什么?”
“柏林银行圈的代表已经联系我们德国结算银行了。您大概能猜到原因。柏林银行圈资金紧张,所以想找我们德国结算银行贷款。”
“……不,你在胡话什么!!!”
砰!
小毛奇愤怒地站起身,气势汹汹地瞪着他。
这很正常,柏林银行圈对国营企业克虏伯公司来说,就像资金命脉。
他觉得杜鲁门只是在故意捉弄他吗?
在小毛奇看来,他根本无法接受资金命脉被动摇这种无稽之谈。
“您难道一点都没察觉到吗?”
“……!”
“一直以来,柏林银行圈持续为你们输血,想必是柏林宫廷施加了压力。他们毕竟要执行国家政策,在柏林宫廷的压力下身不由己,只能强行提供资金。”
更何况克虏伯是国营企业。
“柏林银行圈已经到了危险的失血边缘。他们这些年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首先,克虏伯国有化过程中的相关贷款。
其次,对德国大型航运公司钢铁流通垄断事件的贷款。
第三,投入到奥斯曼帝国巴格达铁路项目的贷款。
国家级别的项目就有三个。
柏林银行圈感到吃力才是正常的。
为了克虏伯的国有化和正常运营,柏林宫廷已经竭尽全力了。
“这三笔贷款都与克虏伯有关。克虏伯开展了三个国家级规模的项目,在此过程中发行了大规模债券。柏林银行圈持有的克虏伯债券规模超乎想象。你们的负债率已经高得离谱了。”
“……”
“而现在柏林银行圈开始动摇,小毛奇,您面临的最大问题来了。”
杜鲁门在纸上写下一个词。
——债权回购选择权。
“如果柏林银行圈撑不住,就不得不考虑回收克虏伯的债券。毕竟他们急需现金资产。”
“你这家伙,到底想说什么?到底!”
“想说什么?”
杜鲁门刚刚不是都已经说了嘛。
从小毛奇现在的话里,杜鲁门确定了一件事。
他完全没理解杜鲁门的话。
他根本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有多严重。
他根本没做过银行业务,所以理解不了。
他也缺乏经济知识。
唉。
杜鲁门无奈地叹了口气,用手指着小毛奇。
“你。”
然后做了个割喉的手势。
“你们完蛋了。”
破产(Bankrupt)。
要是扛不住这个,你们就会破产。
“……什么?”
一向傲慢的小毛奇脸色变得惨白。
就像马上要死的人一样。
>>>
奥斯曼帝国,财政部。
“艾哈迈德·帕夏部长,德意志银行的贷款到了。这是德国为巴格达铁路建设提供的资金。据说菲利普·霍尔茨曼建筑公司承接了铁路工程。”
“铁路建设本是公共工程部的职责,怎么老是转到财政部来,真搞不懂。”
巴格达铁路。
连接柏林和巴格达的中东大型铁路建设项目。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不足以独自承担这样的工程,所以虽然德国的贷款很受欢迎,但也有些无奈。
“毕竟最终都得用国家税收来偿还,财政部负责监管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唉,麻烦事一桩接一桩。”
奥斯曼帝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虽然激进,但也在迅速革新,并开始投入大量资金。
自然而然地,奥斯曼帝国迅速变得一贫如洗,而德国的贷款就像沙漠中的绿洲。
“不过……”
“有什么问题吗?”
“是的,查看账目时发现有些异常。”
秘书递上文件。
“菲利普·霍尔茨曼已经大致支付了工程款项,但怎么看,钢铁的费用都太高了。看起来像是柏林宫廷把钢铁独家供应权交给了克虏伯。”
“钢铁能有多贵啊?”
“与德国其他钢铁相比,价格是市场的两倍到三倍。”
“……什么?”
部长停下了手中写字的笔。
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钢铁为什么这么贵?”
“询问菲利普·霍尔茨曼后,他们说德国克虏伯钢铁质量更高,所以定价更高。还说这是因为克虏伯在金属加工和特种钢等方面的成本。”
“这借口也编得太离谱了。”
啪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