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港,
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地面。
码头区域的仓库个个高大雄伟。
“这些全都是钢铁吗?”
这里可不只有钢材,
从炼铁厂产出的生铁也堆积如山。
当然,仓库里囤货本身并非问题。
但关键在于,这些全是航运公司因囤积居奇而积攒下来的钢铁库存。
囤积居奇,
这在流通行业并不少见。
我们供应商大量低价供应钢铁,流通商就想独占钢铁,高价转卖以谋取暴利。
“德国籍的经纪人特别多啊。”
“就钢铁行业而言,美国、英国、德国籍的经纪人最多。通常银行也会参与其中,但由于JP摩根银行的缘故,大型银行似乎没敢涉足。”
“所以大多是海外银行参与其中?”
贝隆在杜鲁门身旁,一一回答着他的各种问题。
商务部的调查人员强行打开仓库,开始检查钢铁材料的重量和数量。
“这些家伙还真是精心策划,囤积居奇啊。斗鸡博弈开始还不到一个月,就囤积了这么多,简直疯了。”
“不过,这囤积的数量有点危险啊。”
确实如此,
贝隆说得没错。
想要囤积居奇,基本上需要巨额的资金。
这是垄断一个市场的行为,一般的资本根本无法做到。
所以才会拉银行入伙。
“纽约的大型银行应该不会公然与我作对,估计是德国和英国的银行参与得最多。”
然而,这些银行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
他们只是觉得有利可图才投资,银行可不会给这些人固定的分成。
一旦情况不妙,银行绝对会毫不留情。
“杜鲁门董事长。”
这时,杜鲁门听到身后有人叫他。
商务部企业司司长向他走来。
“看样子,这些证据已经足够了。联邦检察院那边突袭了拥有这些码头仓库的航运公司,交易对象和交易账本都被搜出来了。”
“这些家伙肯定没想到我们会突袭。”
“您打算怎么处理?”
处理?怎么处理呢?
对付这些靠高额贷款囤积居奇的势力,方法有很多。
尤其是政府或法院的强制命令,其中有些手段相当致命。
杜鲁门打算试试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哐当!
“喂,你们这些混蛋!你们凭什么阻止我们正常的商业行为!想被告上法庭吗?”
就在这时,一个外国人被拉扯着朝这边走来。
他的英语发音相当蹩脚。
“从口音判断,像是德国人?”
“是德国籍的。”
企业司司长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
之前就听说这次的垄断行为中有德国籍经纪人参与,但没想到刚一调查,德国人就冒出来了。
“毕竟是钢铁生意,德国人突然冒出来也不奇怪。看起来像个经纪人,他会不会也是航运公司出身呢?”
“德国的航运公司很有名。虽然比不上英国,但在欧洲也颇具影响力。”
“确实。尤其是钢铁运输方面,更是如此。”
德国航运业可不容小觑。
在历史上,摩根董事长为了与英国大型航运公司竞争,通过IMM收购合并了德国籍航运公司。
由此可见,德国籍航运公司在欧洲是相当有实力的群体。
“德国籍航运公司,而且还是做钢铁进口的?得好好调查一下。”
“把他带过来。”
企业司司长吩咐调查人员。
杜鲁门把手插进口袋。
德国人不至于疯狂到直接来美国出口钢铁,合理的推测是,他们来是为了低价收购US钢铁倾销的钢铁,然后高价转卖到德国。
“德国钢铁协会或者德国贸易协会。”
杜鲁门猜测这两个协会中,必有一个在背后操纵。
就在这时,那个德国人被调查人员带了过来。
他用充满攻击性的眼神,仿佛要把杜鲁门生吞活剥一般盯着他。
杜鲁门蹲下身,与他对视。
“你是德国人?”
“美国就是这样压迫合法的商人吗!我做的事没有一件违法!我都是合法地向德国出口!”
“果然是德国人。”
“利益!”
说是向德国进口。
杜鲁门嘴角一歪。
“竟敢在我眼皮子底下在美国搞囤积居奇。就算把钢铁卖到德国,通过附加值翻个三倍,扣除买入成本还能赚两倍。规模越大,设施和船舶成本越低,这得赚多少啊?”
“我们没有囤积居奇!”
“嗯?”
杜鲁门挑了挑眉毛。
“别撒谎,证据可是明摆着的。”
“那不是我,是其他经纪人干的!我只是个把钢铁囤在仓库的合法德国商人!只是想低价供应给德国而已!”
德国人似乎真的很委屈。
杜鲁门问企业司司长:
“是真的吗?”
司长叫来了旁边的调查人员。
“喂,你说说,这个德国人说的是真的吗?”
“啊?是的。粗略查看交易账本,没发现有签订高价合同的迹象。问问联邦检察院那边,应该能更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点可疑啊。”
但杜鲁门闻到了一股可疑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