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垄断布局与舆论策略

“相反?”沙赫特眼神瞬间犀利起来。

但杜鲁门表面上依旧镇定自若。

“我打算用把拜耳制药部门卖给美国辉瑞所得的资金,大规模扩张拜耳化工部门。”

“您要进行扩张?”沙赫特提高了声调。

他肯定难以相信,毕竟拜耳现在看起来就像马上要被搞死、在德国即将彻底完蛋的公司,说要扩张简直荒谬。

但杜鲁门早已想好办法。

“所以才要拆分制药部门,把所有麻烦都集中到制药部门,以此拯救拜耳化工部门。”

“这能顺利实现吗?”

小主,

“能的。”德国投资公司引发的争议迅速平息,这是为什么呢?德国保守党一直是德国皇室的坚定支持者,所以对德国投资公司比较友好,毕竟这是一家持有德皇许可、在德国本土进行投资活动的正规投资公司。

而争议主要来自社会民主党。

“真得感谢伯恩斯坦。”不知不觉间,在我大量资金的支持下,伯恩斯坦一路晋升成为社会民主党党魁,他迅速平息了这场争议。

“我有不少媒体界的朋友会帮我。拜耳化工部门会被包装成‘德国投资公司投资的公司’,而且我们还会进行大规模招聘。”

“……啊!”沙赫特恍然大悟,“您是想暗示大家,德国投资公司投资之后就会有大规模招聘,对吧?”这就像是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狗每次进食时,实验者都摇铃,久而久之,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

同理,杜鲁门想制造出德国投资公司投资就会带来大规模招聘的“巴甫洛夫的狗效应”。

实际上,德国盛行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所以必须采取这种策略。

“容克贵族和上层阶级通常属于德国保守党,但大多数普通民众是工会成员,或者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主义是为普通民众服务的。也就是说,要赢得德国民心,与社会民主党合作是必然选择。

“我要通过社会民主党赢得民心。”

“确实,把拜耳化工部门包装成‘德国投资公司投资的公司’,能摆脱不良形象。”

现代企业为了改善形象无所不用其极,这也不是什么新手段了。

不只是企业,明星也会用包装手段改变形象。

“但您为什么要扩张拜耳化工部门呢?”沙赫特又抛出一个问题。

杜鲁门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考验。

沙赫特很敏锐,他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又是大银行行长,原则性很强,肯定会在杜鲁门的回答里挑刺。

但这场考验,恰好是杜鲁门最擅长应对的。

杜鲁门知道,只要今天能顺利通过这场考验,就能把德累斯顿银行拉到自已这边,为他在德国的行动铺上红地毯。

“最近社交圈里都在传,说我要扩张拜耳,颠覆并垄断德国化工行业,甚至有人说这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您觉得这种传言可信吗?”弗里德里希·拜耳,搞了很多这种小动作。

但这也在杜鲁门的预料之中。

“不,完全不可信。”杜鲁门语气坚定的说道。

“嗯?”沙赫特挑了挑眉。

杜鲁门竖起一根手指。

“我之前说过会委托您帮忙促成拜耳的‘合并’,对吧?”

“是的,您的意思难道不是把拜耳制药部门和辉瑞合并吗?”

“也有这个意思,但……”杜鲁门神情严肃起来,“或许说垄断也没错,我打算和巴斯夫进行交叉持股,甚至直接合并成一家垄断企业。”

“……!!!”沙赫特瞪大了眼睛。

但很快,他摸着下巴,像是在心里盘算着什么,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说道:“按照杜鲁门会长您说的进行合并,就能垄断全球60%以上的染料市场了。”

“是的,招聘就是为合并做准备。我想在合并前,争取以最有利的条件进行股权交换。”

“这样解释的话,还能让人接受。”

“对了,拜耳化工部门仍将是德国公司。合并之后,德国化工行业将诞生一家垄断全球染料市场的超级巨头。”

“呵。”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拜耳制药和辉瑞合并后会成为美国公司,但拜耳化工就算和巴斯夫合并,依然是德国企业。

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沙赫特不想明白,也不得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