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韩国事务的各方动态及突发事件

>>> 与李范晋的会面及媒体构想

“是报社的事吗?”

华盛顿特区,联邦储备制度大楼。

韩国新近外派至美国的李范晋,驻美大韩公使,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由于他突然从欧洲被调派到美国,对相关情况并没有准确的信息。

他回忆起一些基本信息。

“罗斯福当选总统的就职典礼在3月4日。在此之前,美国联邦政府几乎处于混乱状态。而眼前这个年轻人……”

李范晋准确地洞察到了一个事实,即韩国当前兴起的近代化浪潮以及理财部的设立,这个年轻人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是的,我在想回国后设立近代化的报社怎么样。心里好奇,就想找你一起商量商量。”

“哈哈,我听说你打算像插木桩一样,把大量外国通讯社引入韩国,是这样吗?”

“嗯,这么说也没错。就我个人对韩国的看法,总觉得在海外消息方面,我们总是慢人一步,实在可惜。”

慢一步?

李范晋心里暗自苦笑。

韩国在信息方面被西洋列强孤立,处于封闭状态,这连他带在身边的儿子都清楚。

要把外国通讯社引入这样的韩国?

要是能做到,他肯定双手欢迎,但不幸的是,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相当多。

“感谢杜鲁门会长的好意。但我们韩国是君主专制国家。随意接纳外国通讯社,恐怕会动摇国家根本。”

“国家根本?”

“既然是我们之间的对话,我就坦率说了。这绝对不是你所认为的那种维护皇室体制之类的理由。从社会结构上讲,韩国作为君主专制国家,已经稳固存在了数百年。这种体制在国民意识中如同混凝土般根深蒂固。”

国家根本,百姓可能会因此动摇。

数百年来一直侍奉皇室的百姓,对于近代化、工业化,突然强行灌输平等思想,只会引发强烈的抵触情绪。

“当然,韩国也有很多觉醒的民众,但我觉得这是不是太激进了?”

“原来如此。”

“嗯……”杜鲁门一边与李范晋交谈,一边摸着下巴思考。

确实,这样激进的做法可能不太妥当,韩国很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抵触反应。

这是要打破延续数百年的传统,重新构建近代化框架的行为,抵触反应是必然的。

“讨厌自由的人出乎意料地多。我也充分认识到这个事实。”

平等伴随着自由,自由伴随着责任。

而那些在熟悉的社会框架中生活了几十年,如齿轮般运转的人们,讨厌改变。

公使的话也有道理。

但如果现在不推进近代化,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我想引入媒体是有其他原因的。”

恐惧与自由,杜鲁门反而想激发这些情绪。

对在国际局势中落后的不安感,在国际局势中被孤立的疏离感,对随时可能沦为列强殖民地的恐惧,韩国在国防上无能为力的无力感,对理学保守派搞垮国家的危机感,对权贵们自私贪婪的愤怒。

杜鲁门要用恐惧激发他们对自由的渴望。

杜鲁门会刺激他们,告诉他们,你们连洛东江的小螺都算不上,只是太平洋里微不足道的沙粒。

这不是刺激,而是现实。

“我会用事实猛烈攻击,让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有多无力,有多落后。”

在此基础上,再灌输对英美势力的幻想。

君临但不统治,光荣革命、独立战争、权利法案、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用这些事件和价值观填补因恐惧而产生裂痕的思想空白,让他们摆脱低效的理学君主专制。

但杜鲁门没有向公使透露他的真实想法。

“嗯,你说得也有道理。”

“感谢你能理解。”

不,别感谢,杜鲁门其实没理解。

“那我们考虑先小规模地创办两三家报社。”

杜鲁门打算组建一个类似数百名特工的“小”报社。

啊,你觉得一点都不小?

不,以杜鲁门在《华尔街日报》雇佣的人数都超过一万来说,几百人真的算小。

在美国的规模下,几百人就是小。

不管怎样,两三家几百人的报社,那不就超过一千人了?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觉得小就是小。”杜鲁门心想。

李范晋见杜鲁门欣然接受,便向他提出握手。

“感谢你。从第一步开始,这将对我国与韩国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我毫不怀疑。”

“哈哈,你这么抬举我,我都受宠若惊了。这是我的荣幸。”

杜鲁门也笑着与他握手。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真的很抱歉。

“父亲,今天的会面怎么样?”

华盛顿特区,驻美大韩公使馆。

李范晋公使回到公使馆,他一直带在身边的儿子前来迎接。

李范晋坦率地说:“他是个怪物。”

“怪物?为什么是怪物?”

“义种啊,我说的是那个人。哪怕是擅长隐藏表情的职业外交官,脸上也会流露出基本的气质,或者什么都不流露。”

小主,

“是的。”

“但那个人……杜鲁门有点不一样。”

空洞的眼神,但又不是完全空洞,也有气势,但不是情感上的气势。

“父亲,这是什么意思?”

“我也很难表达,硬要说的话……就像西方神话里的例子,也许没有比这更好的比喻了。”

“他就像拥有点金手的迈达斯。”

>>> 韩国国内状况

韩国,原邮政总局大楼,现在已成为韩国理财部大楼,并正在进行扩建工程。

位置就在曹溪寺旁边,离光华门广场不远。

“那些该死的守旧派混蛋。”

李完用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脸色阴沉地处理着工作。

每次杜鲁门会长通过理财部想在韩国推动什么事情时,守旧派的理学糊涂虫们就口吐白沫地冲出来反对。

“说美国人是信奉西学的目无君父的畜生?他们是睁眼瞎吗?在我看来,我们这边才更像野蛮人。”

李完用想起了纽约那发达的城市景象,心中充满向往。

道路平坦,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身着正装的绅士们乘坐马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