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督,中国结算银行送来密信。”
山东省总督府,袁世凯的办公室里。
正忙于与德国军部合作,大力扩充军备的袁世凯,从副官手中接过密信,拆开了封印。
看到“中国结算银行”这个名字,袁世凯眼中闪过一丝贪婪,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
“你先出去。”
“是!”
这是一封红色信封的密信,来自中国结算银行。
看样子不像是普通的事务信件。
由于山东省的货币互换业务大多在德国银行手中,相比南方的总督们,袁世凯在这场财富掠夺中暂时没尝到太多甜头,心中本就有些不满。
“大部分货币互换合同应该都处理完了,却送来密信……”
他很清楚,现在南方的总督们正激烈地竞争着挖掘财富。所有人都本能地意识到,最终的胜者将掌控中国大陆的霸权,而失败者的结局肯定不妙。
“再这样下去,我一个人没得玩,迟早会被淘汰。”
袁世凯开始念出密信内容。
“关于山西省的货币互换合同。”
内容很简单,信中称直隶省(河北省)和山西省的货币互换合同仍在中国结算银行手中,并且据估计,埋藏在山西省的财富可能是其他省份地区的100倍。
“100倍?上海刚挖出5000万两白银,100倍就是……”
5000万两的100倍,那就是50亿两白银。
清朝一年的预算才1亿两白银,这意味着山西省地下可能埋藏着清朝50年预算规模的财富,而这正是中国结算银行报告里所写的内容。
“有道理。”
明清数百年间,山西省的票号和钱庄一直处于鼎盛时期。
当安徽省的徽商从事食盐专卖,广东省的粤商经营贸易时,山西的金融家们则在玩弄着财富。
“甚至在鸦片战争时期,他们还疯狂地吸纳财富。数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50亿两白银这个说法并非毫无根据。”
袁世凯的大脑飞速运转。
50亿两白银?实际上,山东省总督府内部也有人抱怨,说金融家们贪婪无比,吞噬着清朝的未来。
但面对50亿两白银,有谁能保持理智呢?
“心动了。”
袁世凯的眼睛被白银的光芒迷惑,逐渐失去了焦点。
接着,他看到了密信的主题句,也是最后一句话。
[得山西者,得天下。]
“砰”的一声,袁世凯感觉自己的脑袋炸开了。
“外面有人吗?!”
袁世凯愤怒的咆哮声传出,外面一阵骚乱,门“哐当”一声被撞开,副官们蜂拥而入。
“大人有何吩咐?”
“立刻召集新军所有指挥官!通知他们一个都不许缺席,谁不来就别怪我不客气!”
“是!!!”
“哐”,门关上了,袁世凯目光闪烁地盯着密信。这密信很可疑,他可不傻,不会相信有人会无缘无故抛出这么诱人的“蜜糖”。
“如果这封信也发给了其他总督……”
湖广、两江、闽浙、两广、四川……
清朝南方的总督们都在与他竞争。
怎么看,这都像是挑起竞争的手段,目的是抬高货币互换合同的接手条件,他瞬间就看穿了。
虽然看穿了,但这钱实在太多,让人无法忽视。
“海外银行想必也收到了这封密信。”
目前的局势是这样的:
袁世凯的新军加上德国军队,南方总督们的军备加上英法军队,形成了袁世凯与南方总督们的对峙局面,同时也引发了德国与英国、法国之间的矛盾。
不知是谁策划的,这局势布置得相当险恶。
通过各方势力结盟,使得挖掘财富成为可能。
“中国结算银行……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这是个可怕的组织。
但他们给出的诱惑如此甜蜜,而且似乎并不过分贪婪。
眼前有1亿两白银,他们却能不为金钱所动,专注于布局。
思考很短暂,袁世凯当下要做的事已经确定。
“去北京。”
作为北洋大臣,要合法地获取山西,这个职位带来的名分至关重要。
以保护清朝皇室免受义和拳侵害为名,进军北京,谁又能阻拦他呢?
武卫军,清朝最强的军队,而掌控其核心新军的袁世凯,又与德国军队联手。
就目前而言,在北方,没人能阻挡他。
“要在南方总督们到来之前进入紫禁城。”
“他们在南方,赶来需要时间。等德国军队补充完毕,就立刻进军北京。现在时间就是金钱!”
拆开密信封印的那一刻,竞赛就已经开始了。
>>>
“滴答,滴答。”
“总督,德国银行的董事们请求拜见你。”
看来着急的不止他一个。袁世凯嘴角微微上扬。
“答应他们。”
>>> 香港总督府贵宾馆
“南方的总督们乱成一团了。”
这项计划的核心技术人员,劳合社保险的罗伯特今天来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香港总督府的贵宾室这种与外界隔绝的密室可不好找。
哪个疯子敢贸然闯入英国的总督府呢?这里安保十分严密。
“中国结算银行的身份不明。其大部分业务由非执行董事负责,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把中国结算银行和杜鲁门联系起来。”
非执行董事,像佩德罗这样的中国结算银行非执行董事在中国境内活动,他是总负责人。
非执行董事是指在法人登记册上未登记,实际上公司里不存在的董事。
他们大多是中国结算银行的出资方雷曼兄弟的非执行董事。
“只是行事方式不同罢了。”
高盛采取的是亲自派人到倭国进行协调的方式,而雷曼兄弟则是隐藏幕后,通过随时能处理事务的非执行董事来运作。
这与其说是公司风格的差异,不如说是因为倭国和中国的风险程度不同。中国的风险明显更高。
“除了佩德罗、伊曼纽尔·雷曼和詹姆斯,没人知道杜鲁门和中国结算银行的确切关系。”
像罗伯特这样积极参与此事的人,也只是猜测杜鲁门和中国结算银行形成了某种关系,并未被告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