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合社保险香港分部。
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行长代表齐聚一堂。
“大家都到齐了啊。”
“感谢你召集我们到这里。”
杜鲁门话音刚落,银行行长们便纷纷察言观色地回应道。
对于几家大型银行,杜鲁门决定公开自己的身份。
要是一直藏着掖着,很多事情不好掌控。
“这事儿难道不有趣吗?”
“……你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采用了一种策略,在香港的指挥中心发号施令,让上海的银行分支机构去执行重要任务,将业务进行了二分。
他们今后会成为杜鲁门的手脚,也就是说,这里就是总部的核心。
“清国的地方总督们正在考虑是否派兵保护大清银行。他们现在正在‘纠结’,到底要不要保护本国银行。”
“嘶”,伴随着打开可乐瓶的声音,所有董事的玻璃杯中开始倒入黑色液体。
一开始大家都有所抵触,但后来发现这东西还挺合口味,也算是万幸。
“杜鲁门先生,你是怎么预测到总督们会纠结这件事的呢?”
汇丰银行的代表举起手问道。
实际上,大型银行原本都预测总督们肯定会全力保护盛宣怀。
因为总督们在地方政府推行的大部分政策,都有盛宣怀的资金支持。
但这其实是基于错误前提的判断,仔细深入分析,情况要复杂得多。
“我们先梳理一下盛宣怀的人脉。湖广总督和李鸿章是目前与盛宣怀关系最为密切的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鉴于现在上海处于两江总督的管辖之下,盛宣怀与两江总督的关系也很深厚。”
“没错。”
总督们是这次行动最关键的变量。
即便清国已经衰落,他们所能调动的绿营军队,其基本兵力相较于列强仍具有压倒性优势。
当然,论火力,西洋列强肯定更强。
但清国还有人海战术。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守住北京就行,但地方政府可不一样。
尤其是内陆地区的总督们,如果下定决心拼命,那可就麻烦了。
“杜鲁门先生,总督们本可以保护盛宣怀,与列强军队对抗。但他们为什么会纠结呢?如果不能保护盛宣怀,地方政府的核心事业不就化为泡影了吗?”
“问题就出在他们的关系上。”
“你说什么?”
代表们露出疑惑的表情。
总督们接受盛宣怀的资金支持,这怎么会是问题呢?但稍微思考一下,答案就出来了。
“我必须打破他们的固有模式。”
大家都对中华思想存在误解。
“清国并非什么外星世界,你们的常识在这里同样适用。”
想想封建制度。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关键。
“问题在于盛宣怀运营的大清银行的市场掌控力和股权结构。”
大清银行,这是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的银行。
清国中央政府的机构大量收购了该行股份,实际上它就像半国有化的中央银行一样运作,是清国第一家现代化银行。
交通银行和上海通商银行实际上也处于大清银行的支配之下,所以盛宣怀是掌控清国现代金融的关键人物。
“大清银行吸纳了清国中央政府的投资资金,并通过这些资金向地方政府提供贷款。明白吗?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资金是通过中央政府流入的。”
“……原来如此。”
熟悉封建制度的大型银行们立刻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一家普通商业银行,在中央政府的庇护下,像中央银行一样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为其提供资金。
“嗯,先暂且不提中央政府也得依靠山西票号等筹集资金这事儿。”
不管怎样,地方政府就相当于被中央政府用金融这根缰绳套住了。
“总督们会喜欢盛宣怀吗?”
“但是据我们所知,湖广总督因为京汉铁路与盛宣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啊。”
杜鲁门让他们回忆一下封建制度。
由于大陆过于庞大,一旦中央政府势力削弱,地方政府的势力就会增强。
就像封建制度一样。
“京汉铁路的债权人是盛宣怀,他们怎么可能友好相处呢?要是盛宣怀突然收回资金,湖广总督该怎么办?”
“……”
“现在你明白点了吧。而且,在大清银行即将被洗劫的当下,盛宣怀哪还有精力去管京汉铁路?湖广总督会被抛弃的。”
“……啊!”
盛宣怀确实是铁路总公司的负责人。
但把两者放在天平上衡量一下,一条地方政府的大型铁路和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该保护哪一个呢?毫无疑问是后者。
湖广总督很快就会被盛宣怀抛弃。
“大清银行一旦倒闭,清国的现代金融体系就会崩溃。这可比一条铁路重要得多。相比湖广总督和中央政府,当然是辫子皇室更重要。”
当然,在义和拳运动期间,由于中央政府连连昏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盛宣怀也对中央政府失望透顶,甚至与之断绝关系。
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央政府还没有彻底昏聩,也尚未向列强宣战。
“而且,问题还不止于此。”
“大清银行贷款组合的73%是面向外国银行的。”
“啊?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