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克虏伯专利到手

[美国战争部设立征兵局(SSS),征兵工作正式启动。征兵对象年龄范围为18岁至25岁。]

[目标招募人数为50万,应征者如潮水般涌入。]

[仅一周时间,报名人数就突破了10万,爱国热潮汹涌澎湃。]

——《华盛顿邮报》

“砰”的一声,杜鲁门·摩根把报纸扔到了一边。

“哈哈,一周就10万。”

这10万人里,有一半是义勇军(Rough Riders)。

德克萨斯州那些加入义勇军的年轻人,在征兵令发布的同时,就纷纷冲向了征兵局。

美国陆军也因此被训练了半年多的人员填得满满当当。

这次的征兵法案开放了成年人的自愿入伍,所以25岁以上的义勇军成员也全都报名参军了。

“从一开始就为征召义勇军开辟了道路,出现这种结果是理所当然的。”

“听说陆军退伍人员也都回来了。”

“那肯定的。”

可不是嘛,也只能是这样了。

甚至那些达到极限军衔的特殊人物也纷纷涌现。

上次第一批远征军遭受重创,导致军衔出现空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不过,他们都是经过半年多训练的人才,至少比新兵强多了。

“美国陆军的新兵……那可是出了名的差。”

由于美国没有义务基础教育,很多美国人连刷牙都得从头教起。

“詹姆斯,高盛、雷曼兄弟、库恩洛布那边情况如何?”

“目前收到了高盛的消息,日本的国立银行开始大量吸收比塞塔。”

“子公司呢?在瑞士巴塞尔设立的皮包公司,和高盛合作成立的日本结算银行,运营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计划进一步招聘日本本土的人才。毕竟他们在国立银行工作过,人脉资源肯定很丰富。”

“好,就按这个计划进行。”

“是!”

詹姆斯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着。

“比起这个,少爷,关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事。”

詹姆斯迅速从腰间拿出文件夹。

“之前因破产而离职的董事们陆续回归,但需要一个核心人物来指挥他们。不过,不管是少爷你还是我,对造船厂……”

“嗯,没错。我们是投资者,不是经营者。”

所以,必须找个合适的人坐在那个位置上。但我们不是一个最佳人选吗?

那个将纽波特纽斯发展到日后能建造航空母舰的人物。

“把被卷入金融会计事件的科利斯·亨廷顿折腾得够呛。把他的侄子亨利·亨廷顿找来,亨廷顿家族的经营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是,我马上就去办。”

“哦,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

詹姆斯转过头看着杜鲁门·摩根。

嗯,就算把事情交给亨廷顿家族,他们也能运营得很好。

但要是他们不想干,杜鲁门·摩根也没必要非把人请过来。

“要是他不愿意干,就让他直接回去,没必要非得‘请’他来。”

“哈哈,明白。”

“咔哒”一声,一脸轻松的詹姆斯关上门离开了。

杜鲁门·摩根低头看着报纸。

“新组建20个军团,并部署到主要军港。”

每个军团2.5万人。

比之前的军团多了1.5万人。包括封锁各主要军港的先锋部队、后续部队、支援部队以及预备部队。

20个军团根据各自的用途被部署到了相应的位置。

“我们的‘敌人’啊,哈哈。”

敌人。

真是个模糊的词。

在杜鲁门·摩根看来,西奥多·罗斯福肯定一心想把古巴和菲律宾并入美国。

毕竟加斯托 - 塔夫脱密约是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发生的事,我们的西奥多对殖民地可是用心良苦。

“军队法律规定,任何向友军开枪的行为,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都属于敌对行为。”

这就是现行的军法《利伯法典》(Lieber Code)。

杜鲁门·摩根瞬间想起了被军事审判的杰克·特雷西。

现在美国军队的军法只是在南北战争时稍微改进了一些,而且当时南北战争的将军们还有不少仍在现役。

甚至那些参与屠杀印第安人的将军也在其中。

古巴和菲律宾。

罗斯福和他们联合起来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完全可以预料得到。

“肯定会把菲律宾叛军和古巴叛军一网打尽。第三次泰勒修正案里明确写着要消灭美国的敌人,没什么好犹豫的。”

那些叛军里,难道就只有对美军友好的吗?只要美军有一个人被他们杀害,美军就会以此为借口将他们彻底消灭,这是显而易见的。

“说不定这会让美国诞生第51个、第52个州呢。”

罗斯福是那种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会进一步征兵的人。

如果真的把这些地方并入美国,他明年总统选举的影响力将不可估量。

杜鲁门·摩根立刻板起了脸。

小主,

“看来得做好应对准备。”

西奥多·罗斯福。

那个要拆解托拉斯的“大熊”。杜鲁门·摩根可没忘记他反托拉斯的倾向。

>>>

“潘兴中尉,拜托你了。”

“是,谢谢。”

脱下便服,重新穿上陆军制服的军官们换上了新的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