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将军捐躯战场后,金银财宝的确切埋藏地点便成了无人知晓的秘密。

敌人占领黑水城,肆意烧杀抢掠,竭力搜寻宝藏却一无所获。

尽管如此,关于黑水城藏宝的传说仍旧被世人代代相传。

1908年4月,科兹洛夫率领的沙俄探险队,骑骆驼与马匹踏入内蒙古。

闻额济纳旗牧民言黑水城藏金银财宝,科兹洛夫遂驻军发掘,肆意盗掘宝藏,此宝藏已沉睡800余年。

在残破的寺庙遗址中,科兹洛夫发掘出众多精美泥塑佛像,以及载有汉文、西夏文的珍贵书册与精美绘画文稿。

数日后,因食物与水匮乏,他们将掘得的大量文物整理成9箱(约重150公斤),并迅速运抵沙俄都城圣彼得堡。

黑水城出土的珍稀文物备受俄国学术界瞩目,促使俄国地理学会副会长格利戈利耶夫迅速指令科兹洛夫再次前往黑水城进行考察。

1909年6月,科兹洛夫率队重返额济纳旗,备齐给养,扩招助手,诈得达西王爷信任获向导,雇土尔扈特蒙古人挖掘。

月余,虽未寻得神秘宝藏,却在黑水城西400米干河床旁发现大佛塔,内藏历史瑰宝。

此建筑为覆钵塔式,内藏诸多佛教塑像及海量书籍、绘画、经卷等珍贵文物,琳琅满目,尽显佛教文化底蕴。

这些艺术珍品在废墟中重获新生,依旧璀璨夺目,闪耀着属于它们那个时代的独特光芒。

科兹洛夫发掘“伟大之塔”后,频繁挖掘周边塔群,总计损毁黑水城30余塔,近乎破坏80%塔林,毁损古城及所有塔,并因此盗掘西夏文物而在国际上声名大噪。

科兹洛夫令民工启塔心室,见北壁高台有腐化骨架,四周平台置彩塑佛像,中央立柱环喇嘛雕像,前陈梵夹经卷,壁满绘佛像。

喇嘛塑像与墙壁间,地面上紧密叠放着书籍、经卷及轴画,包裹书稿的绸缎花色各异,却井然有序,宛如一个精心整理的“完整书库”。

塔心室内发掘出众多陪葬品,包括木质小佛像、青铜制品及铜制镀金小佛像等,均为精细工艺品。

此塔中葬有汉文、西夏、回鹘、蒙文、叙利亚文及突厥文等多样文献,出土文物之丰富,令俄盗欣喜若狂,亦让世界为之惊叹。

科兹洛夫盗走的黑水城文物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编号超8000,含西夏与元代书籍佛经2000余卷,佛经345种占80%,世俗文献60种,涵盖多领域内容。

黑水城被盗走的不仅有重要文献,还涵盖陶器、瓷器、木器、金银铜铁器、雕塑、绘画、皮革、丝织品及古钱币等众多珍贵文物。

烽火已熄,喧嚣沉寂,现今黑水城被无垠沙海环抱,周遭十里渺无人迹,尽显荒凉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