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额枋高悬“福佑荣河”镏金匾一块,月台左右各有一座宝藏库,昔日用来焚烧字纸。
月台当中为祭龙台,台中有大铁鼎一尊。
大殿正中供奉东海龙王,为贴金坐像。
左右分列八大水神(俗称八大战将)。龙王像背后,绘有彩色壁画,画中有一大象,象身立一童子,手持一盆万年青,其意象征“万象长青”。
二、三院落的相交处横向轴线上建筑分别是灵宫殿和东西庑殿。
灵宫殿东壁的王灵官手持七节长鞭,西壁韦驮神手捧降魔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门上方悬挂“福靖灵波”横匾一块,乾隆皇帝驾临时,此殿又叫“分宫厅”。
皇帝皇妃进入后宫后,其他文武百官一律禁止入内。
禹王殿中轴线北端是禹王殿,也叫观音殿。
禹王殿属于宫式大作,重檐硬山,屋面饰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大殿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坐落在青石板筑成的1米高的须弥台上,殿高20多米,是“龙王庙行宫”内最高的殿宇。
底楼额枋上悬挂“功崇利薄”镏金大字的朱红匾额一块。大殿的明间南海观音趺坐在莲花座之上。
二楼的楼板是由304块纵横组合的绘有龙凤呈样彩色画面的木板吊制而成。
东西两头暗间,分属方丈室和藏经室,由暗间扶梯登楼即可进入顶层。
大禹王像就置于顶层的中央。
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临幸于此都是夜宿于这殿宇楼上,人们称为“正宫”。
与正宫相呼应的是位于正宫两侧的东宫和西宫,这是随同南下的皇妃们居宿的地方。
院落内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世同春”“百世怀杨”。
名称由来龙王庙行宫系清代帝王为祈求“龙王”“安澜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筑,故命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
后因乾隆皇帝多次临幸于此,故又名“乾隆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