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和讲起了发生在家乡的一件事情:

1931年4月16日,吉林长春万宝山村稻田公司经理郝永德租得万宝山附近萧翰林、张鸿宾等的荒地500垧。

租约最后一条规定:“如果县政府不准,该约仍作无效。”

可是郝永德未经县政府批准,又转租给朝人李升薰等人,朝人为要引伊通河水入田,就强挖壕沟、建筑高坝。

所挖之地,都是华夏农民的熟田,且高坝一筑,大批的熟田将被淹没,因而当地中国农民群起反对,并呈诉地方当局。

6月7日长春县政府派员调处,倭岛当局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借机扩大事端,唆使近百名朝人前去筑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倭人领事除派倭人便衣警察混在其间外,还派倭人军警前去进行“保护”。

华夏当局据理向倭人领事交涉,但日方置之不理,却督促朝人加紧筑坝,限令7月5日竣工。

7月1日,万宝山的农民集合500多人实行填壕。

次日,倭人警察竟公然开枪射击,打死华夏农民数十人,然后又增派倭人警察40多人前去镇压。

并煽动华夏、朝两个民族之间的仇视情绪,使朝半岛发生排华惨案。

东北一些城市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倭人帝国主义制造万宝山事件和朝排华惨案。

7月19日,南x政府外交部派驻吉林特派员钟毓与倭人驻吉、长领事石射等人交涉,因倭方提出无理要求,谈判无结果。

8月8日钟毓与倭领事六次会谈商定:万宝山之倭警无条件撤退,韩农随去者12人,其余60多人经倭方声明,听其方便。

该事件实际上成了九一八事变的前奏。

万宝山位于长春东北33公里处,属于吉省长县第三区管辖(今万宝镇),该区的区政府和第三公?分局也设在这里,它是个拥有92户1100余人口的小村。

万宝山西南15公里外有伊通河流过,河西岸是三姓堡、马家哨口和宫荒屯等村落。

万宝山的周边有数万垧未开垦的荒地,这些土地的所有者每年向政府缴纳地租,因负担过重,就想雇佣部分朝农民将其开发为水田。

第一区区长曹彦士于1931年3月将此事向县政府报告,县政府也认为需要开发这片荒芜的土地,并为此研究了具体对策。

是时,倭岛帝国主义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来攫取万宝山地区的土地租借权。

据华夏吉省党务指导委员会的调查,倭方的计划是:在伊通河两岸开凿17条水渠,每条水渠灌溉水田1000垧,合计开成两万垧水田。

并将二、三万朝农民迁居到此地。

此外,倭方还想把满铁延长到马家哨口,进而以当地住有朝农民为借口,在当地设置领事馆和警察署。

万宝山地区的开垦问题实际是这一长期计划的一部分。

倭方的目的在于迫使华夏,承认其在东北的土地租借权,以便扩大倭岛在华的殖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