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虽功成名就,却不敢忘本。
称帝之事,本王意未决,还需从长计议。”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李善长再次上前,神色更为恳切:“明王,古人云:‘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背。’
您以仁德着称,武功盖世,早已是万民景仰的真龙天子。
若不登基,恐难以服众,更恐国家动荡,百姓不安,望大王三思!”
刘伯温见状,轻摇羽扇,目光睿智,他缓缓上前,声音中带着几分历史的沧桑与未来的期许:“明王所虑,不无道理。
然则,古之帝王,非唯天命所归,亦需应时而动。
昔日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终成大业;光武帝刘秀昆阳大捷,复兴汉室。
此二者,皆因时势所迫,民心所向,方成千秋伟业。
今我朝初建,百废待兴,外有北元余孽蠢蠢欲动,内有各地豪强蠢蠢欲视。
若无一位德高望重、威望卓着之君坐镇中枢,何以安邦定国,何以保民安康?
明王您以无敌之姿,扫平四海,威震八方,民心归附,万众瞩目,此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不可违也。
再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明王您既有此心,更当以天下苍生为重,登基称帝,方能名正言顺,调集天下之力,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发展农耕,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此乃顺应历史潮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也。”
胡惟庸亦紧随其后,言辞恳切:“明王,我朝初立,百业待兴,亟需一位英明君主引领前行。
您若谦让不登大宝,恐生变故,于国不利,于民不利。
且您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早已是众望所归。
登基称帝,实乃众望所盼,民心所向。
臣等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明王登基后,必能带领我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