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隆开门见山,合伊难支则是陪笑般的笑了几声。
他眼睛不大,加上比较肥胖,而且穿得又是珍贵的蜀锦,因此十分“显身材”。
刘继隆望着他那身蜀锦所制的袍子,都怕他将那袍子撑破。
“刘节帅,我这次南下是为了请您开启互市,与我们买卖粮食。”
“除此之外,我们还想从您这里采买一些经书和书籍,联手对付回鹘。”
得知合伊难支的来意,刘继隆有些警惕。
毕竟东边的那群倭人可没少打着采买经文的名义,夹带私货的从中原偷渡技艺类书籍。
陇右虽然没有什么大儒,市面上也没有什么技艺类的书籍,但由于印刷业的发达,因此刘继隆曾经派王焘、俞从晖等人从大唐各地采买书籍,带回陇右后大肆印刷。
在大唐境内比较难见的古籍,在陇右这边却如常书那般常见。
正因如此,刘继隆有些防范这群家伙,毕竟只要利益足够,便不缺铤而走险,见利忘义之徒。
“粮食好说,不知你所说的经书和书籍包括哪些?”
刘继隆反问起合伊难支,合伊难支闻言便说出了许多经书和典籍。
这些经籍倒是没有牵扯到任何技艺方面的内容,刘继隆听后颔首道:“你们需要多少套?”
“多少套?”合伊难支错愕,他们求取经籍,向来都是求取朝廷认可,而后采买经籍后,聘请民间的抄书人抄书印刷。
如陇右这种一条龙包办的服务,他还真的没有享受过,因此不免有些拘束。
他想了想后,试探性说道:“一百套如何?”
“一百套套?”刘继隆皱眉,毕竟合伊难支所说的经籍不过六十多本,而一百套也不过区区六千多。
按照大唐那边的书价,这笔交易也不过四五千贯而已。
“太多了吗?”
合伊难支有些忐忑,但刘继隆却摇头道:“太少了。”
“不知价格几何?”
合伊难支闻言松了口气,刘继隆闻言则是说道:“价格不一,但比关中便宜,每本作价四百到六百钱不等。”
刘继隆将价钱往低了说,因为他想到了一件事。
相比较军事征服,文化征服反而更容易。
黠戛斯没有自己的文化,倘若能以经籍来废除其武功,再传入宗教来控制对方,这无疑对日后的中原很有帮助。
反正陇右的印刷术是活字印刷,不需要像雕版印刷那样专门雕版,人工和材料价格十分便宜,无非就是赚多赚少的区别罢了。
可若是能扶持其没有文化的黠戛斯,以此来遏制日后的鞑靼和契丹,这无疑是笔划算的买卖。
至少相比较回鹘、鞑靼、契丹等部落来说,黠戛斯更容易控制。
“这么……”
合伊难支似乎想说很便宜,但说到一半他就忍住了,随后开口说道:“我们愿意用黄金和牧群来交易,每种经籍需要三百套。”
“此外,不知道陇右粮食作价几何?”
合伊难支眼见陇右的书籍便宜,不免询问起了粮食。
他不是瞎子,这一路从凉州走来,他见到了不同于大唐那混乱的局面。
陇右的百姓丰衣足食,甚至有不少百姓长出了赘肉。
此等景象,便是在大唐都瞧不见,更别说此地百姓十分守礼,远比大唐那些跋扈的军将兵卒要好太多了。
合伊难支不是第一次南下出使,只是此前几次出使,河北及关内道的藩镇给他印象太差。
他本以为遭到吐蕃破坏而后起的陇右也好不到哪去,现在看来,却是自己偏见了。
“每石作价八百钱,但交易地点在兰州的五泉县。”
刘继隆报出了一个合适的价位,并且把交易地点定在了兰州的五泉县。
交易地点在这里的话,陇右能减去不少人工和损耗,赚头要比卖往关中还大。
“八百钱吗?”
合伊难支脸上洋溢笑容,他的算术并不好,但也知道这要比关内道和河东道、河北道的粮价便宜。
他想了想后,试探性询问道:“我们的黄金不够,如果用牛羊和马匹交易,那价格是什么样的?”
面对询问,刘继隆略微思考后说道:“马匹分三等,上等军马,中等乘马,下等挽马。”
“军马作价十五贯,乘马作价十贯,挽马作价五贯,而耕牛与乘马同价,肉牛仅作价七贯。”
“至于羊、驼,分别作价七百钱及三贯。”
刘继隆给出了价格,随后觉得这么说太粗略了,直接对高进达说道:“其它商货的价格,就按照与尚摩鄢他们交易的价格定价,将文册拿给职使看看。”
“是……”
高进达作揖应下,当即派人去修改交易文册后取来文册。
在此期间,刘继隆接着看向合伊难支,饶有兴趣道:
“职使要与我们对付回鹘人,我倒是很感兴趣,不知道怎么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