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在案上写下“司马懿”三个字。
墨迹未干。
姜维看着这三个字,不解其意。
孔明问道:“伯约可知此人否?”
姜维答道:“此人学识渊博,为当世之才,曹丕命其为副都督,足见其才。”
顿了顿,姜维又补充道。
“只是司马懿虽才学过人,却未曾统率过大军,领兵作战,恐怕不及曹真。”
司马懿不如曹真?
孔明显然不同意此看法。
孔明摇头说道。
“伯约切记,司马懿深谙兵法,与之相较,曹真不过庸碌之辈。”
加重语气,孔明又说:“此役之成败,全系能否战胜此人矣。”
……
姜维闻言心头一震,姜维从未见过,孔明如此重视一个对手。
又看了一眼案上的三个字,姜维问。
“那军师欲以何计胜之?”
孔明轻摇羽扇答道。
“计策已定,然不可操之过急,与司马懿对敌,胜机稍纵即逝,须得万事俱备,方能一击制胜。”
随后,孔明命姜维传令各军,坚守不出。
遇到魏军尽量避免交战。
若不得不战,宁可败退也不可取胜。
姜维明白,孔明这是骄兵之计,便领命去各营传令。
……
待姜维离去,孔明独自凝视着案上那三个字。
思绪万千。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孔明脑中闪过几个画面。
那个死守营寨,龟缩不出的司马懿。
那个面对女装羞辱,仍能谈笑自若的司马懿。
那个被火围困于上方谷,依旧逃出生天的司马懿。
上一世。
司马懿可以说是诸葛亮的一生之敌。
这一世。
孔明已经打定主意。
必须趁着初次交锋,司马懿尚不了解自己之际,一举将其击败。
否则一旦让这个老狐狸坚守营寨,不再出战。
战局必将陷入胶着。
对付司马懿这样的对手,寻常计策根本无济于事。
必须布下一个天衣无缝的局,才能让这只他心甘情愿地钻进来。
……
没过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