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者声称,袁崇焕自知在军事上实现五年平辽的诺言绝无可能,唯一的可能性是与后金议和。
因此,袁崇焕就与钱龙锡共同构建了一个惊天大阴谋:毛文龙被杀是因为坚持抗金,纵敌入京是为吓阻朝廷再战,这些都是袁崇焕为逼朝廷媾和的早有预谋。
弹劾者还说:‘(钱龙锡)主张袁崇焕斩帅致兵,倡为款议,以信五年成功之说,卖国欺君,秦桧莫过。’
五年平辽、擅杀毛文龙、秘密和谈、纵敌入关……这些真真假假、未必有逻辑联系的孤立事件,但被这道弹劾勾连、整合、梳理,瞬时变成袁崇焕深思熟虑、步步为营的一盘谋逆大棋。
崇祯皇帝看到这道弹劾后,怒不可遏。
他恍然大悟:原来此前真假难辨的各种说法都是袁崇焕严丝合缝的预谋。
他随即下旨:‘崇焕擅杀逞私,谋款致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限刑部五日内具奏。’
其实自以为得知真相的崇祯,却不知自己已沦为了阴谋论的受害者。”
观众们不由得叹息道:
“崇祯这孩子,还是太好骗了啊!”
“其实能看得出来,崇祯是想当个好皇帝的,也足够努力、上进了。”
“只是他好像总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骗的团团转,最后做出错误的决定。”
“悲哀啊……”
……
“当然,崇祯之所以如此震怒,和‘五年平辽’的诺言可能也有直接关系。
‘五年平辽’是袁崇焕许给崇的诺言,崇祯当时不仅信以为真,还给予便宜行事的特权。
虽然现今离最后期限还有三年多,
但八旗军都长驱直人打到京师城下了,
无论袁崇焕有没有纵敌入京,
曾令崇祯心旌神驰的‘五年平辽’无疑已是镜花水月。
而且各种证据表明,五年平辽从一开始就是袁崇焕妄语欺君,足足逛骗了君王两年多。
这对自视甚高的崇祯而言,无疑是莫大的羞辱。”
“八月十六日,崇祯在平台召见众臣,商议对袁崇焕的最终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