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在一次村里鱼塘承包工程的投标中,张某平凭借自身雄厚的财力,出手阔绰,给出了远超张良预期的报价,让张良毫无招架之力,彻底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对于曾经高高在上、风光无限的张良来说,这接连的打击无疑是极大的挑衅和羞辱。
在众人面前,他从备受尊敬的村主任,沦为了失败者,心中的怨恨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爆发。
警方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到,自那之后,张良时常在背地里抱怨,言语中充满了对张某平的不满和诅咒,甚至扬言要让张某平付出代价。
刑警队长陈星辰在分析案情时,目光犀利,语气坚定:“张良与张某平之间矛盾重重,具备强烈的作案动机。
我们要重点调查他案发前后的行踪,以及是否与张某军等人有过联系。
这极有可能是解开案件谜团的关键突破口。”
于是,警方迅速围绕张良展开了全面调查,对他的社交圈子、通讯记录以及资金往来进行了详细梳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案件有关的细节。
随着调查的深入,这起复杂命案的真相似乎逐渐浮出水面。
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警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聚焦到张良身上。
他与张某平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让他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
会不会是张良因为咽不下这口气,长期怀恨在心,最终策划了这起残忍的杀人案,将张某平夫妇置于死地呢?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获取的线索却让案件变得更加复杂。
经过多方查证,案发时张良的确不在村里,而是身处外地。
并且,警方将张良的脚印与案发现场提取的脚印进行了细致比对,结果显示两者并不吻合。
这一发现,基本排除了张良亲自作案的可能性。
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找不到突破口。
张某军一伙在案发后第二天匆忙离开村子,具备充足的作案时间,可他们与死者夫妻之间并没有明显矛盾,找不到合理的作案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