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他新兵在连长"正步走!一二一!"的吼声中踉跄调整步幅时,他那双擦得锃亮的皮鞋依旧保持着教科书般的0.75厘米间距。
负责新兵训练的梁栋中尉暗自观察:这个被军部特别标注"需高强度训练"的"少爷兵",此刻正用平板电脑记录着单杠引体向上的生物力学数据。
"肖少校!俯卧撑准备!"随着班长的口令,肖镇西慢条斯理地放下平板电脑。
当他完成第一百个俯卧撑时,汗水在地面上洇出直径半米的圆形水渍——这个数字远超新兵标准,却让围观群众发出"这货是机器人吧"的窃语。
训练结束后,他竟然向炊事班提出"改良军用口粮配方"的申请,理由是"现行单兵口粮的蛋白质配比与弹道学实验数据存在3.2%的偏差"。
三个月特训中,肖镇西创下两项纪录:一是将紧急集合速度压缩至7秒(原纪录12秒),二是用自制的AI语音助手替代了连队传统的起床号。
当他在战术考核中用弹道轨迹预测算法提前预判"蓝军"狙击手位置时,考核组组长震惊得差点摔了望远镜。
肖镇西少校裹着羊皮大衣站在海拔5380米的哨楼上,狂风卷着冰碴子抽打着他清华博士的毕业证书。
这份本该陈列在实验室的荣耀此刻正被用作擦拭望远镜的抹布。
远处昆仑山脉的雪峰在紫外线下泛着幽蓝,他忽然想起父亲肖镇在视频通话中的那句"你连自己鞋底开裂的声音都记不住,谈何守护山河"。
每日例行巡逻时,肖镇西总会带着他的"黑科技":用航天级材料制成的防风面罩能过滤99.7%的紫外线,智能护膝根据地形自动调节支撑力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他在-42℃的冰湖边发现传统取水法存在爆管风险时,竟用太空舱生命维持系统原理设计出新型保温取水装置。
这项发明被军部列为"昆仑卫士十大创新装备",连长拍着他肩膀说:"你这少校当得比我们这些老兵还接地气"。
除夕夜,肖镇西用弹道轨迹模拟软件推演出最佳烟花燃放角度,让整个哨所的焰火在零下30度空中绽放出完整的心形图案。
战友们举着冻得邦硬的馒头拍下这张照片,备注写着:"今天我们见证了两件奇迹——肖少校没抱怨环境,烟火没在半空炸成冰碴"。
零点钟声响起时,他望着界碑上的"中国"二字轻声说:"爸,儿子终于知道您当年为何把诺贝尔奖章锁在保险柜里了。"
此刻远在京城的航天研究院实验室,肖镇正盯着屏幕上儿子传回的巡逻数据。
那些被标注为"实验误差"的异常数据点,正在他眼前拼凑出新时代卫国戍边的壮美图景。
2024年的神仙湾哨所已今非昔比。连队营区矗立着第五代新型保温营房,室温通过地热系统稳定在18℃,太阳能光伏板与风力发电装置让"断电"成为历史。
肖镇西的宿舍里,智能床褥能根据心率自动调节硬度,墙角的微压氧舱正为夜间执勤归来的战友提供科学补氧。
在哨所后方,一座由3D打印技术建造的阳光温室大棚里,上海青、油麦菜等15种高原蔬菜正茁壮成长。
肖镇西利用AI算法优化光照周期,使蔬菜产量提升40%,彻底终结了"吃罐头过冬"的历史。
当他发现温室自动滴灌系统存在17%的水资源浪费时,立即用流体力学模型重新设计管道布局,被军部列为"昆仑卫士节水示范工程"。
每天清晨,肖镇西都会启动车载智能终端,系统自动规划出避开雪崩隐患区、缩短30%行程的巡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