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使得军情的准确性受到了严重影响。侦察兵们在匆忙之间,并没有能够完全摸清楚实际的情况。
面对如此紧迫的局面,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心急如焚地向张定禀报所知的情况。
然而,这一仓促的报告却直接导致了张定的误判。他原本以为是杨嗣昌亲自率领大军抵达此地,可经过一番调查后才发现,原来这里只有一支规模较小的偏师。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支部队不仅人数远远少于张定的兵力,而且根本没有骑兵。算上所有还能够行动的士兵,其总数甚至还不到张定所部人数的一半。
然而,张定的眼睛并非像扫描仪一般精准,他无法仅仅通过扫一眼就准确地知晓人数的具体情况。毕竟,人数一旦超过一万,就会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让人难以确切估计。
张定虽然经历过不少战斗,但他所参与的战争规模都相对较小,双方加起来最多也不过五万左右。这种规模的战斗对于他来说已经算是较为常见的了,但与真正的大规模战争相比,还是有所不及。
由于情报的不准确以及自身经验的欠缺,张定对对方实力的评估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然而,张定也有着稳妥起见的考虑。事实上,他在做出决策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对方实力占优的情况。
对方不仅在实力上明显强于自己,而且在操作空间方面也具有更大的优势。这就好比那些拥有背景和势力的人,虽然他们的实力和才干未必比出身普通的人更出色,但他们却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一旦某个选择行不通,他们可以轻易地转向其他途径,而普通出身的人往往没有这样的奢侈,很多人一辈子都难遇到几次机会,错过了这一次,下一次还不知道在哪里。
明军将领站在一个小土坡上,远远地望见张定的军队如汹涌的潮水般席卷而来。他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密密麻麻的骑兵如狂风骤雨般疾驰而来,马蹄声响彻云霄,仿佛大地都在颤抖。
紧接着,大批步兵如乌云般铺天盖地地掩杀过来,他们的脚步声如同雷鸣,震耳欲聋。这壮观的场景让明军将领瞠目结舌,心中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恐慌。
他不禁自问:“我何德何能,竟然值得如此大的礼遇?”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他感到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仿佛风中的残烛一般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