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可以借此宣扬我大唐文化,拉拢一批贵族弟子入太学学习,再打压、疏远一批。”
“不患寡而患不均之下,静待对方反目,兵戈相向即可。”
对于人心,李二陛下自然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恍惚间,已然将李斯文当做了当年李绩,下意识问道:“那依爱卿之见,该由何人出面开放‘互市’为佳?”
李斯文笑而不语,只是看向一旁的萧瑀。
“某听闻...宋国公长子萧锐,曾因种种缘由与长安纨绔不合,愤而交往贺兰氏?”
“而后在机缘巧合下,经贺兰氏举荐,与当年来长安面圣的,吐谷浑可汗伏允之嫡长子,慕容顺交好...”
再得到肯定回答后,李斯文向皇帝拱手而道:“如今鸿胪寺少卿一职暂缺,而萧锐此人谋智双全,忠心可鉴,以臣认为可担少卿!”
“这...”
一时间,萧瑀难免有些举棋不定,同时眼光不停打量着李斯文,猜测他这是包藏祸心,还是真心提拔...
萧锐与此子素来交好,又无仇怨,应是举荐的意味居多。
萧瑀心中暗喜,起身假意推脱,故作为难说道:
“回禀陛下,犬子虽已弱冠,在朝中任太常博士多年,但平时只出入于太学等清净之地,少不更事,恐难当大任。”
说起萧锐,李二陛下首先想起的,便是当初汤峪一行,与王敬直并肩而站,侃侃而谈的俊逸少年。
虽然与他交谈不多,胆气也有些薄弱,但也确实是个难得人才。
思索至此,李二陛下轻声安抚:“宋国公莫急,朕以为...萧锐此子性情平和,谋而多智,或许可堪一用。”
“可是...”
不等萧锐再次推辞,李二陛下便拍案而定,朗声而道:“朕欲升萧锐为鸿胪寺少卿,专司吐谷浑事务,诸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