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穆听到这个名字,表情极为精彩,他呆愣片刻,随即唤道:“去,将子曜叫来。”

此时姜冏作为功曹,贾穆陪着刘祺说话,他自然要坐镇后方,以防骚乱,在贾穆相召后,才急匆匆的赶到了贾穆身侧。

“姜冏见过太子殿下,见过太守。”

姜冏?

刘祺立刻反应过来,盯着姜冏,若有所思,显然在思考他与姜维的关系。

“回殿下,子曜的孩子便唤做姜维,如今倒是快十四了,正在郡学读书,此子虽幼,却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在郡学之中,颇有名望。”

“哦?可是如此?”

刘祺闻言,心中更是好奇,追问道:“此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能得太守如此赞誉?”

贾穆略作沉吟,缓缓说道:“臣曾听闻,姜维五岁能诵《诗》《书》,七岁便通读《春秋》。

如今虽未及弱冠,却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远超同龄之人。郡学之中的先生,对他赞不绝口,称其有‘幼麟’之姿。”

“幼麟?”

刘祺闻言,不禁微微一惊,这个比喻可不是一般的形容了。他心中对姜维的兴趣,愈发浓厚了。

“太守,依你之见,这姜维之才,与你相比如何?”刘祺话锋一转,突然问道。

“回殿下,姜维之才,臣不及也,子曜亦不及。此子胸怀韬略,见识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刘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点了点头,沉声道:“如此说来,此子果真不凡。贾太守,待会儿到了太守府,烦请你将姜维召来,孤要亲自见一见他。”

“殿下相召,臣这就去办。”

与此同时,汉阳郡郡学之内。

在刘瑁重新占据凉州后,这些临近长安的凉州各郡对于教育便越发重视,由于这些郡县百姓安定,商旅往来,因此已经与韩遂马腾之乱时的冀县大不相同。

学堂之内,数十名少年学子,正襟危坐,手捧书卷,专心致志地诵读着儒家经典。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