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要包括,长枪一杆,短枪一杆,长弓一把,角弓一把,腰刀一把,箭两百支……
若只计算武器装备,以上的一个具装重甲兵的单兵成本大概在四十多两白银,看起来似乎也还能接受。
但这只是成本价,也就是后世的出厂价,实际上打造重甲尤其的耗时耗力还耗料,只黑甲军的一副重甲,就需要三名熟练匠人打制一个月。
铁料成本更是相当于数十副普通步卒的皮甲。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使是茅元仪盯着,弄这三千套重甲和马甲,也耗费了将近一年的功夫。
而且具装重甲兵的成本也不是这么算的,还要算上士兵的月饷、粮草,以及战马的消耗。
尤其是后者,一匹战马对补给的消耗是单兵的五倍。
这还只是其一,一支成规模的具装骑兵团,除却补给消耗量是普通士兵的数倍外,还要配备更多的匠人,以实时的为人甲和马甲做修补。
以装备价值和补给价值来计算,也就是说,倘若敌人以十个普通士兵,拼死一名具装重甲兵,就是小赚。
倘若以五名士兵拼死一个具装重甲兵,那指挥官睡觉都能笑醒。
当然,想杀死一名具装重甲兵是很难的,普通的刀剑、长枪、弓弩,根本就破不开重甲的防御。
具装重骑兵之于步兵的冲锋本就是毁灭性的,乃是一场野战用于破阵的关键。
在火器发展起来之前,能克制重骑兵的只有轻骑兵,原因也很简单,轻骑兵跑的足够快,而重甲骑兵的耐力是非常差的。
一旦被敌方轻骑兵围扰,且又没有其他兵种帮忙,等待重甲骑兵的结局,基本就是全军覆没。
对于这个缺点,历朝历代都想过很多办法,最终还是草原游牧民族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一人多马。
巅峰时期的蒙古具装骑兵,一人四马,使具装骑兵日行千里成为可能。
大明目前的底子虽然比两三年前好了太多,粮草也能勉力维持,国库的金银虽然被张世康洒水般的花,但仍旧有大量的存银。
只是战马的问题如今仍旧没有得到解决,即使通过俄木布和李自成,最近两年搞到了三万多匹战马,但分到近卫军的也只有一万两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