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也是命运的捉弄吧!睡醒的小孩子没人看,胡乱摸索不经意间竟然将床头那根照亮的蜡烛碰倒在地,刹那间,火苗迅速蔓延开来,火势越来越大。眼看着整个房间都被熊熊烈火吞噬,大家都是心急如焚、手足无措。
就在大家唏嘘难过时,秀英注意到那位苦行僧似乎有着不凡之处,不禁心中暗想:“或许这位高僧能够帮助我儿渡过难关呢?而且正好自家孩子生病未愈,如果能请他留宿几日并寻求良方,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主意已定,秀英决定让小儿子出面邀请苦行僧留下。看热闹的小儿子心领神会,立刻装作十分热情的样子拉住苦行僧攀谈起来。没想到这一聊不要紧,两人竟然相谈甚欢,越说越是投缘。最后,小儿子顺势发出邀请,请苦行僧今晚与自己一同住宿。
苦行僧望向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意识到此地确实不宜露宿在外,便欣然接受了小儿子的提议,跟随他前往其居所。秀英眼见着小儿子如此机灵聪慧,轻而易举地办妥此事,不禁深感欣慰,暗自庆幸道:“关键时刻,还得靠我这宝贝儿子啊!”
小儿子将苦行僧带回家后,赶忙打水给他洗脸洗脚,待二人洗漱完毕,便双双躺在床上闲聊起来。好奇心作祟的小儿子忍不住开口询问起苦行僧的身世和经历,苦行僧摇了摇头无奈地讲了起来:
“我的祖先啊,传说是在 300 多年前,是三个姓氏为桑的兄弟,他们千里迢迢地从龙关(也就是如今的大理市下关)赶到了漾濞县瓦厂乡瓦厂村街子下边的一个社房后面的山岭之上,目的只有一个——捕捉那些活蹦乱跳的野鸡。
这三兄弟经验老到,他们深知野鸡的习性,所以选择了一种十分巧妙的捕猎方式:用包谷籽当作诱人的“美食”,制作成专门用于上吊野鸡脖子的陷阱。这种独特的技巧果然奏效,每次出手都能大有斩获,可以说是百发百中。渐渐地,这里成为了他们心目中捕捉野鸡的绝佳之地。
然而,连续三年过去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某一天,当他们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时,惊讶地发现之前撒下用来做诱饵的包谷籽,竟然在不经意间遗漏并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茂密的玉米地!这些玉米长得又高又壮,颗粒饱满,显然比其他地方的收成要好得多。
三兄弟顿时眼前一亮,心中暗想:如果能在这块土地上种植庄稼,岂不是可以获得大丰收?于是,经过几番深思熟虑与商议,最终决定让三弟留在这里落地生根,专注于发展农业生产。这位三弟名叫桑务谷,正是现今瓦厂街上、下两个社区以及路古么社所有桑姓人家共同的老祖宗。
自从定居瓦厂以来,桑务谷娶媳生子,建立起自己温馨的小家庭。他一生都秉持着勤劳踏实、朴素无华的生活态度,每天都是早早起床出门干活,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凭借着这份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家每年都是硕果累累,不仅庄稼长势喜人,而且家畜也繁衍旺盛。
从此以后,桑氏家族逐渐壮大起来,子孙满堂,家境也日益繁荣昌盛。而这段传奇故事,也被世世代代传颂下来,成为了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桑务谷此人身材魁梧,英俊潇洒,能讲会做,万事难不倒他,就连妖魔鬼怪也不是他的对手。至今在瓦厂地区流传下了很多关于桑务谷的神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