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苏轼心想,这小偷是不是偷学兵法了,居然能忍住诱惑不偷用沐浴露。

明朝。

朱元璋心想,还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这小偷的运气也太好了。差一点就能知道谁是小偷了。

(用户:太可惜了,小偷居然没有用。)

【我猜测小偷不是没有用。】

【小偷已经知道了我的计划了。】

【我把往沐浴露里加荧光粉这件事发朋友圈了,我还特意屏蔽了室友。】

【结果还是被这个人知道了。真是气死了我了。】

【一定是有人偷偷告诉我室友了。】

【晚上熄灯后,只有我的手和我的浴花有荧光粉的痕迹。我新买的沐浴露也遭殃了。】

(用户:这人也太损了把,他完全可以不用,为什么还往你新沐浴露里放荧光剂。)

(用户:评论区谁能解释一下,我怎么有点糊涂了。)

(用户:就是博主把抓贼这件事发朋友圈了,还告诉大家他往里面加荧光剂了。谁要是用了沐浴露,熄灯后一看就知道。)

(用户:可是博主不是把室友屏蔽了吗?)

(用户:博主室友又不是没有朋友,肯定是博主室友朋友知道这件事,然后告诉博主室友了。

博主室友知道这件事,没有沐浴露,反而往博主新买的沐浴露里加荧光剂。)

(用户:我靠,这人太损了。)

秦朝。

秦始皇心想,这些室友也太缺德了。

李斯心想,这室友品行真是不行,这也太恶劣了。

唐朝。

李世民心想,博主聪明反被聪明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魏征心想,可惜了,差一点就能抓到小偷了。

三国。

曹操心想,这后人不禁夸啊,但凡嘴巴严实一点,早就能把小偷抓出来了。

明朝。

朱元璋心想,可惜了,他还觉得这个计划还完美呢。没想到最终到头来一场空。

直接浪费了2瓶沐浴露,这小偷也是缺德到家了。

【此刻终于理解那句话,知识就是金钱。】

【如果你想去滕王阁,又不想花钱,你只需要默背滕王阁序即可。】

(用户:我朋友上次为了免门票,特意早起两个小时背滕王阁序,结果背到一半忘词了。)

(用户:该说不说滕王阁序写的是真好,唯一有一点不好,就是它太长了,我不会背。)

(用户:这玩意多简单啊,我现在都记得第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用户:楼上醒醒,你被串台了。)

唐朝。

王勃心想,这个不是他写的吗?

没想到他随随便便写的,竟然造福后人了。

宋朝。

范仲淹看着天幕心想,这不是他的词么,他记得这篇文章叫岳阳楼记。

范仲淹心想,这后人不会是背错了吧,这记性也是没谁了。

(用户:庆历四年春,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越人语天姥,力拔山兮气盖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用户:楼上你真乃神人也,能把这么多篇古文背到一起,你也是没谁了。)

唐朝。

王勃心想,这人是一点心都没有长啊,但凡用点心背,都不至于背成这样。

唐朝。

李白心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不都是他写的词么,这后人的记性也太差了。

背文章都能背串,就这还想免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