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是不是不能生啊?

第213章 是不是不能生啊?

所以还不如去舅妈店里干几年,攒钱买个铺子,留在京市开店。

要去京市了,虽说家里东西差不多都带走,但也不可能把屋里东西全部一个不落的带走。

柜子大铁锅这些就得留下,这还是他们的家呀。

哪不定他们就回来了呢!

家里就交给了顾大姐大姐夫他们看,张宁想的,即使以前闹了不愉快,但到底是老公爹娘。

关起门来还是一家人,况且这些年他们两家情况也还好了,没之前那么紧张了。

她虽然记着婆婆没来照顾她月子,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也不在意了。

主要在这大洼村也没别人,还有他们要去舅舅舅妈那边干活,按远近,先是姐弟,然后舅甥。

他们得排后,不能闹得太难看了。

对此顾大姐大姐夫俩人也没说啥,就问,“过年回来吗?”

青木,“看情况吧。”

他是觉得今年过年估计回来不了,不过看情况。

倒是二儿子青林媳妇陈娟跟顾大姐嘀咕,“大哥大嫂这怎么想的,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去京市那大地方!”

在她看来大哥大嫂他们一家三口去京市,给舅舅舅妈手底下干活,每个月是有钱拿,但是一家三口在京市什么都没有。

犹如水中的浮萍一样,很没有安全感。

倒是在老家有建的砖房,有种地的地,安安稳稳的多好啊。

去京市那大地方,看人脸色生活。

舅妈那个扣的,工资能给多少钱啊。

她要是像大哥大嫂一样分家过了,绝不会走,美滋滋的过自己小日子。

顾大姐,“人你大嫂觉得村里待着不舒服,不如城里好。”

别说陈娟不理解,顾大姐也有点不理解,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要去城里工作,在哪儿不都一样嘛。

关键那京市,他们啥也没有。

是看她二妹三妹几个孩子看店做生意眼馋了?

顾大姐觉得雪儿明月晓梅他们几口子过得也并非那么好,听说是开店了,但是开店房租进货各种...不花钱吗?

他们连住的房子都没有,租房住。

在城里哪哪儿都需要钱!

在村里至少喝水不用钱,烧柴不用钱,吃饭粮食菜自己种,鸡鸭猪牛自己养。

听三妹说雪儿他们两口子开了个文具店,文具店她知道卖书本笔这些东西的。

京市,大城市读书人多,可能赚点钱,但不多应该,毕竟书本和笔又不像别的东西,一支笔可以用好久。

明月两口子开了卖蔬菜水果的商店,听她二妹说勉强糊口,房子铺子都要租金还要养俩孩子,可不是勉强糊口。

晓梅张晨俩人卖包子,这个倒是应该能赚点钱。

顾二姐也是嘴严,别人问起家里她女儿女婿在京市生活,就说是勉强糊口,一点没提买房买铺子的事。

就连自己亲大姐也没说,导致顾大姐一直有信息差。

陈娟一听婆婆这么说,就知道婆婆也不赞成大哥大嫂这决定,继续拱火,“大嫂是城里来的姑娘,看不上农村也正常。”

“只是农村有农村的好啊,至少日子过得安逸啊。”

顾大姐冷哼,“她看不上农村还不是嫁给农村人了,还生活了十来年,瞎矫情。”

陈娟听了心里暗笑,她婆婆真是一如既往的讨厌大嫂。

苏荷也不知道张宁青木他们何时过来,估摸着就这几天了,她写信时给说了馅饼店地址。

他们几人过来直接去馅饼店就好。

红军张宁青木他们几人在二十三号出发的,二十六号这天早上到了首都。

红军之前跟着他大姐夫来过首都,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他按照信里的地址,直接来了馅饼店。

这几人来的很早,馅饼店刚开门没多久。

虽然顾建华接手了馅饼店,但是每天四位长辈还是会来馅饼店帮忙。

顾母正擦着桌子做餐前工作,就听门嘎吱一声,进来了人,她虽然七十岁了,但是眼神贼好使一眼就看出来是她红军他们。

“姥姥。”

“你们这几点火车,到的挺早啊。”

“我们从蒙省出发的时候晚上七点钟了。”几人聊着。

顾母慈爱的摸了摸赵思甜小姑娘头发,

“路上冷不冷啊,太姥给你沏奶粉。”

以前奶粉是稀罕物,他们不舍得喝,现在也是稀罕物,不过他们舍得喝了,儿子儿媳月月给买。

顾建华也从后厨出来,“过来了。”他倒是话不多。

几个孩子,“舅舅。”

顾建华,“没吃早饭吧,我给你们烙馅饼。”

顾母也没分大小,给他们四人都沏了一杯奶粉。

二月天还是冬天,路上挺冷的,一杯热奶粉下去他们身体暖和了不少。

顾建华烙馅饼很是麻利,很快就烙好了十五张馅饼,“你们先吃着。”

红军在店里看了半天,没看到他舅妈,就问

“老舅,我舅妈呢?”

顾母替顾建华回了,“你舅妈在家里呢。”

又看了看时间,“这个点应该醒了,一会儿就过来吃饭了。”

红军,“长意长安他们也过来吗?”

红军今年二十,比长意长安大一岁,因为年龄近小时候他们玩的最好。

只是他学习废,没跟上表弟表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