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头戴斗笠,弯着腰,手中拿着锄头,在菜地里辛勤劳作。他的衣衫已被汗水浸湿,脸上也沾着泥土,看上去与普通的农夫无异。
曾经,刘备在战场上与关羽、张飞一同并肩作战,而如今,关羽和张飞在皇帝身边积极奋战,在战场上活跃表现,声名远扬。而刘备却被留在了洛阳,每天都在不停的忙着种菜。
说实话,家里不缺钱,想买新鲜的蔬菜,集市上多的是。
起初,刘备对于种菜这件事是极不情愿的。他还想着建功立业,怎能甘心将时光消磨在这一方菜地之间?
然而,他深知,自己在过往的岁月中犯下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导致了如今的困境。
刘协要让刘备把种菜,当成一种修行,当成一种忏悔的方式。
刘备叹了口气,手中的锄头更加用力地锄向土地。他知道,自己必须通过种菜来弥补这些过错,来忏悔自己的罪行。这片菜地,成为了他反思和救赎的地方。
他仔细地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注和认真。他不再是那个指挥千军万马的一方诸侯,而是一个平凡的农夫,用心对待每一株幼苗。
虽然身边有蔡夫人这么一位美娇娘,别的男人做梦都想拥有这样一个女人,但刘备,却并不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们很少同房,即便偶尔在一起,刘备的阳刚之气,也会受到一定的压制。
种菜,刘备是认真的!
刘协不想把刘备外放,想让他留在洛阳,安安稳稳的就行。
要治理国家,他有诸葛亮、庞统、陆逊、陈宫这些人。
要打仗,有吕布、关羽这些人。
陈王年纪渐渐的也大了,再过几年,刘协就打算让刘备接替他,担任宗正。
再说,刘备待在洛阳,关羽和张飞留在刘协的身边,刘协更能让他们发挥作用,也更容易拉近关系。
平定南中的叛乱后,刘协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次胜利来之不易,也明白南中地区的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于是,他召集了几位心腹谋士,共同商议治理南中的政策。
刘协看着法正诸葛亮等人,缓缓说道:“诸位爱卿,如今南中叛乱已平,但此后的治理却是个关键问题。朕有个想法,咱们讨论一下。”
现在谁也不敢小看皇帝,一个能把曹操孙权刘备都降服的皇帝,不论能力还是手段,都有其过人之处。
大家静静的听着,刘协道:“南中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情况复杂,若能让南中人自己参与治理,或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朕的想法是,南中可以保持一定的自治权,让他们自行管理内部事务。然而,军事力量必须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南中绝不允许拥有自己的军队,以防再生变乱。”
自治的想法,让众人都陷入了沉默,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超前了,诸葛亮提出疑虑:“陛下,要如何确保南中地区能切实遵循朝廷的旨意呢?且如何平衡自治与朝廷管控之间的关系呢?”
刘协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朕会派遣熟悉南中风俗的人领兵驻守,比如李恢,还有永昌郡的吕凯,这些人都熟悉当地的风俗文化,由他们领兵驻守,当地人自然不会产生太强的抵触情绪。另外,此战降服的兀突骨,还有火神部,也都能为我们所用。”
诸葛亮点了点头,皇帝虽然行事果断,但并不蛮横霸道,诸葛亮很欣赏这种温和的手段。
他说道:“陛下,您的想法很好,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汉人和当地人的沟通交流,比如加强贸易,派人传授他们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
“还有一点。”刘协补充道:“可以派人教授他们汉人的文化。”
“文化?”
法正、诸葛亮这些人也都是世家出身,作为一个世家人,对文化都看的非常重要,甚至世家和世家之间,文化也视为私有财产,再亲密的关系,也不会传授给别人的。
“南中之地,虽少数民族众多,但其文化相对落后。若能将我汉人之优秀文化传播给他们,必能使其受益无穷。”刘协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汉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智慧、道德、礼仪、技艺等诸多方面的精髓。南中之人若能习得,必能开阔其视野,增长其见识。”刘协站起身来,缓缓走了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