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曹操果断的派人把城中的百姓分批分批的迁走了,一旦曹操决定做一件事,他绝不拖泥带水,这也是刘协最欣赏他的地方。
执行力,果断而坚决!
说干什么就干什么!
…………
又忙了一上午,中间休息的时候,荀彧走出尚书台闲逛了一会,顺便舒展一下身体,不知从何时开始,这已经成为习惯了。
白马寺工程进度很快,荀彧抽空去过几次了,全城的百姓都非常拥护这件事,荀彧自己也是极为赞成的。
“荀令君。”
路过凌烟阁的时候,有人喊了他一声,荀彧一扭头,看到华歆从里面走了出来。
华歆衣着华贵,个子高大,他不像荀彧那么稳重,倒更像一个武人,行事直来直去,声音高亢豪迈。
刘协出征不久,华歆和王朗,就接受征辟,来到了许都。
“怎么了?子鱼。”
华歆不住的摇着头,指了指凌烟阁,“这几日,在许都我几乎都逛了一遍,实在令人费解,曹公竟然允许陛下修建白马寺和凌烟阁。”
“嗯?这有什么不妥吗?”荀彧眉头微皱,心里有些不悦。
华歆接下来要说什么,荀彧隐隐已经猜到了。
荀彧不仅聪明,而且是绝顶聪明,不是荀彧不想跟随曹操一起出征,而是他是曹操的大总管。
许都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荀彧。
荀彧的地位,无人能够取代,哪怕郭嘉是曹操最器重的谋士,地位也远不如荀彧。
正因为有荀彧这么一个定海神针在,曹操才能放心的出兵征战。
曹操和荀彧,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荀彧帮曹操稳固后方,确保曹操不必为别的事情分心。
荀彧这个位置,光是聪明远远不够,还必须稳重、勤勉、能很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他和郭嘉如果对调一下,郭嘉能做的事情,荀彧照样也能做好,但反过来,荀彧能做的事情,郭嘉就未必做得到。
华歆并没有看出荀彧脸上的不满,他叹了口气,说道:“曹公英明神武,有雄心壮志,凭曹公的能力,平定天下,指日可待。陛下修建凌烟阁和白马寺,意在向众人传递,树立曹公忠君扶汉的形象,很明显,陛下是有意为之,故意要用名声来束缚曹公,早早的给曹公套上了枷锁。”
荀彧不得承认,华歆确实很有见识,来了许都没几日,便把皇帝的心思猜透了。
荀彧反问道:“子鱼,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多少人做梦都想得到曹公今日的名声和地位,做一个忠臣,难道不好吗?”
华歆摇了摇头,“荀令君,我没说做忠臣不好,我的意思,曹公要做什么,应该由曹公自己来决定,而不是由别人来帮他决定。”
“你看这凌烟阁里面,陛下又是画像,又是点评,所有的一切,全都由陛下一人做主,谁对汉室有功,陛下说了算,谁忠谁奸,谁好谁坏,也全由陛下说了算。”
华歆迈步来到荀彧的近前,压低声音说道:“荀令君,你不觉得,这很可怕吗?”
“那你的意思呢?”
华歆叹了口气,“其实,白马寺和凌烟阁,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许都,陛下想做什么,全都交给曹公就可以了。”
荀彧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径直回了尚书台。
华歆的态度,也许曹操知道了会很满意,但皇帝绝对非常反感。
荀彧觉得他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误以为皇帝很容易控制,如果被皇帝知道他刚刚说的这些话,那就麻烦了。
荀彧莫名的在心里为华歆生出一些担忧,在许都,你招惹谁都没关系,但绝对不可以招惹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