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石评梅英年而去的一生何以抹上清冷的色彩?

次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与北大优秀学生高君宇相识,两人"他乡遇故交",分外亲切,一见如故,视为知音,从此密切联系,畅谈理想,共话人生,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高君宇是一位有思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在他的影响下,石评梅思想进步很快,文学光芒愈加显现。她所写的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在《晨报副刊》上连载刊发后,名声大震,成为北京文坛看好的一颗新星。

1923年,21岁的石评梅在女高师完成学业后,即受聘到北师大附中执教,担任国文、体育教员。

(三)知己高君宇英年悄然而逝

没有想到的是,石评梅引以为傲的知己高君宇在她23岁刚参加工作2年就传来噩耗。

高君宇因积极投身革命,被反动的北洋军阀通缉,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兼之情感郁积,不幸于1925年3月患急性阑尾炎,不治身亡,时年29岁。

高君宇病逝的这一噩耗令石评梅悲怮不已,深受打击。在北大与山西省立一中校友会联合发起的高君宇追悼大会上,她为高君宇题写了挽联:

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并在葬于陶然亭的高君宇墓的周围种植了十余株松柏。伤感之余,石评梅又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的自语: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