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百七十三章 午夜之子(三十五)

冷汗从墨镜的镜片上划过的时候,如一艘漂泊无助的小船在黑色的海洋上无力地沉浮。而当汗珠滴落下来的时候,额头上留下的水渍又像是飘摇的蒿草,显得苍白又无助。

达里奥看到,神秘人抬起了一只手,拿下了自己的兜帽,露出来的是年轻的X教授的脸。

黑洞会吞噬所有光线,自然也就没有任何颜色。但如果某天人类的眼睛能够辨别光线之外的色彩,那么或许,查尔斯的眼睛会让人们觉得宇宙中最为神秘和强大的天体是蓝色。

席勒其实并没有动作,也没有摘下兜帽。现在两人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为查尔斯直接修改了他们的脑波。说白了,就是幻觉。

席勒并不记得以前查尔斯有这样的能力。拥有了宇宙级别的脑波放大器之后,他果然又进化了。

而且席勒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容貌变年轻的查尔斯心态也变得年轻了不少。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应该是一句称赞,因为年轻的心态代表着破除顽固思想、思维灵活多变、勇于尝试,勇于创新。

但是,年轻时候的查尔斯·泽维尔,不能说是温和大度,也只能说是初具人形。

在众多的对于X教授的形象分析当中,有一个观点一度成为主流,那就是X教授在使用自己的心灵能力的时候,不光是在影响别人,同时也在被影响。

他那种让人感觉有些圣母的观点,其实也不完全是他自己的观点,而是他受普通人类的影响太深,所以才不愿意利用自己如此强大的能力洗脑全世界,来给变种人制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与真实的查尔斯·泽维尔接触之后,席勒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查尔斯并不是因为受到普通人的思想影响,才有如此温和的观念。

归根结底,只是因为他不缺爱而已。

虽然不能作为铁律,但是在心理学界所做的许多研究当中表明,缺乏关怀、缺乏认同感、缺乏种族和家庭归属感的人更容易走向极端,因为他们总是想要寻求关怀、认同和归属感。

如果他们无能,那或许还好一些。如果他们恰巧很强,又掌握了权力,那就很容易干出一些在外人看来完全是发癫的事儿。

与之相反的是,不缺乏这些的人,相对更容易变得温和包容,观念不会轻易走向极端。或者说他们可以选择走极端,但是他们更愿意保持中立,尽可能地倾向于每一个能够多方共赢的选择。

查尔斯·泽维尔的观念看起来如此天真,并不是他没有选择,只是他愿意这么选。

或者说,他会这么选,其实就是因为他足够傲慢和理想主义。他觉得自己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解决普通人和变种人之间的矛盾,而不是非得消灭哪一方。

相比之下,埃里克则更为现实,因为他受到现实的毒打更多,总是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去思考太久远的未来,在现在找到一条出路才能活下去。

所以,查尔斯的立场更中立和宽容,并不能说明他这个人本身很善良。与大众刻板印象当中的X教授的形象稍有出入的是,漫画里的查尔斯·泽维尔并不是个圣母。非要说的话,奈亚都比他更像人。

很多文艺作品当中都存在这样的角色,因为自身的存在方式和能力高于普通人太多,智慧过于高绝,心思过于深沉,而显得没有什么人性。X教授也算是其中典型。

年轻的查尔斯·泽维尔具有非常典型的反社会人格的特征,虽然还不至于称得上是精神病,但肯定也不是正常人。

概括来讲,查尔斯是先天的疯子,埃里克则是后来才疯的。要不然他俩怎么能玩一块去呢?

他俩年轻的时候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狼狈为奸、心有灵犀。要不是后来因为一些误会分了,现在还真搞不好谁是大魔头。

用通俗的比喻来说,那就是年轻的时候,查尔斯是猫,埃里克是狗。老年的时候反过来了,埃里克是神经质的猫,查尔斯是情绪稳定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