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普通官吏扔下本职工作,加入松山的筹备队伍之中,任劳任怨,啥活都干,只因为松山可以用粮食支付他们的劳务费。
在纸钞贬值,现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粮食已经成为了大都绝对的硬通货。
于是梁王府的号令,在大都已近乎通畅无阻。
只要他不公然造反,连皇宫之内也对松山肆无忌惮的行径保持了沉默。
自积水潭卸下的二十万石粮食,不过一夜之间,便被松山消耗得一干二净。相对于大都数十万的人口,二十万石粮似乎砸不起任何的水花,却又似乎让慌乱的大都百姓稍稍地安定下来。
只要江南有粮过来,就说明江南人还不会造反,说明国朝还是处于稳定的状态之中。至于纸钞,贬就贬了吧……反正都是迟早的事!
至于这二十万石粮,是朝廷征用来的或是花钱买来,还是松山去抢来的借来的,又有谁会去关心?
而二十万石粮食到底如何分配,会流向谁的腰包,则是谁也没权力过问之事。
没关系,据说不仅明天有,后天乃至大后天都还有。即便这两天到不了,只要甄鑫在大都,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流进这座都市。
一个疑是真金之子的人,在大多数的大都人眼中,已经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粮仓。
这时候,没人会去追究是什么原因才引发这场纸钞的危机。反而有人开始怀念故太子的好:如甄鑫这样的私生子,为什么不多生几个?
黎明来临之前,积水潭码头的喧闹终于渐渐平息。
与此同时,几支悬挂梁王府令旗的车队,已经驶出大都城,分别前往东西南北各处。或采买物资、或继续搜寻民间艺人。
其中一支,则是由宣政院官员与大都一些寺庙喇嘛组成的队伍,准备飞马前往五台山,迎接帝师回大都参加佛事。
帝师回不回来,都属于他的自由。但是朝廷可不能没有任何的表示,派出迎接队伍,这本是应有之意。
大都西行至五台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自大都往西北,经怀来、宣德府,过野狐岭绕到大同南下。这条路线虽然路程稍远,但所经过路途大多为草原平地,快马可以飞驰。
另一条是自大都往西南,寻太行八陉之一横穿太行山。如此距离缩短近半,但道路崎岖难行,而且听说最近有许多山匪藏于其中杀人劫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