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老家伙!不去向好学习,净是捡些烂摊子!"
王主任面红耳赤,羞愤交加。作为一个年龄已高的女士,此刻竟显得几分羞涩,她站起来撩起棉帘进了屋子。尽管身材比起以往丰满且不再纤细,但她依旧保持那羞涩的味道,令山心绪荡漾,勾起了他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仿佛又回到了新婚不久的战时日子。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他们挤在同乡搭建的小棚屋里,草堆床简陋却温馨。那段生活,山如今仍然怀念无比。
当下定决心一般,山起身往屋内走去。
集体废品回收店倒闭后,附近的居民常把废弃物品送去市郊的非法废品回收点,这在百姓间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与上层政策相悖。一直为此事焦虑的街道办主任王主任此时看到了李爱国的提议,仿佛雪中送炭,为解其难题找到了方向。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王主任满怀期待地召开了街道办公会。会议一致通过了设立集体废品收购店下属站点的方案,并且强调应尽早投入运作,以服务于公众,肃清不正之风。得到消息后,李爱国骑着自行车匆匆来到王大奎家。
“集体废品收购店下属站点?”
王大奎坐在自家破旧的小窝棚里,听闻此消息时,眼中充满激动,双手紧紧握成拳。
作为市集上的票据贩子,他明白合法身份的价值远胜过一切。相比于有正规工作单位的人,他们是无依无靠的存在,容易受到欺负,即使是街头流浪狗也会对他们吠叫不休。
"带齐你们的身份证明和张二炮的,我们现在立刻去街道办事处办手续。"听到李爱国搞定了一切,王大奎连忙喊来张二炮一起行动。
两人匆匆跨上自行车,在李爱国的带领下,风风火火赶往街道办事处。
李爱国熟络地找到王主任的办公室,轻轻敲门,笑道:"王主任,我把朋友带来了。"
"爱国啊,快来见见吧。"主任放下手中的笔,站起来替他们二人斟倒了茶水。
"刚才大会上的提议,收购站的事情已经获批准,很快手续就可以办理了。"王主任亲切地告知。
"哎呀,王主任,真是太谢谢您了,就像我的亲姨一样!"李爱国满怀感激之情。
王主任慈爱地笑了笑:"孩子呀,就是能说会道。"
闲聊一阵,王主任抬起目光,望着王大奎询问:"这位便是你要我帮助的朋友吧?"
"他的确是王大奎,但今天不是以私人身份申请,"李爱国纠正道,同时话语引起一丝疑惑在王主任脸上闪现。
"爱国,你是想以自己的职位来做些事吗?"对于此事,身为机务段职工、在职人员的李爱国可能触及了一些单位禁忌。
"王主任您误会了,我想让他们俩组成个小组,然后是以该合作小组的名义签署代购合同。"他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这操作仿佛是套娃般层次嵌套的合作组概念,王主任对政策略知一二,沉吟半晌,微微颔首同意道:
"当前的政策确实是鼓励成立合作小组。像街道附近的一些流动摊贩也形成了倒骑驴合作关系,虽然是个体户的形式,但他们是用劳力获取报酬,这是合乎规定的交易行为。"
看李爱国点头认可,她继续补充:"并且合作组属于小型集体性质,是街道办管辖范围内,不会有剥削或盘剥的问题,也不会被指为非法交易。"
李爱国发现主任明白他的意图,于是微笑道:"这样,收购点负责人就成了合作组的代表,而非个体,与工厂合作时更为顺畅和正规。"
在这个时代,向群体聚合并办事,似乎永远是明智之举。合作组已经从农村扩展到更大的集体——人民公社,这在新闻媒体上已是热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