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坍塌地点

终于,“轰隆”一声,顶部与四壁的岩石纷纷崩塌,刚才露出的那一片地面再次被掩埋。厚重的尘土如同怒兽般喷涌而出,但他们都没有撤退。

现场陷入静默,每个人仿佛都被定格。张总指挥心底后怕,若非李爱国行动稍晚,那宝贵的探勘救援掘进器就会深深埋葬在这岩石之下,一起被掩埋的还有...

...那些无法弥补的损失和无法预见的悲剧。

"小驾驶员真行啊,观察得还挺敏锐的呢。"

最先打破安静的是燕子。

"把你的柴刀收回去!"

"以后若让我抓到你用那柴刀对着我们的调查团队……"

"我直接送你去南边的岛上守岗!"

她大踏步跃下岩壁,一把夺下救援人员的照明装备,卸了下来随手扔在地上。

紧接着快步走到李爱国跟前,眼睛睁得圆圆的:"驾驶员,你说说,你是怎么察觉到岩洞顶部有塌方迹象的?"

总指挥张也在听到这句话时也注视着李爱国,心中满是疑问。

事实上,在开始挖洞挖掘前,为了预防突发状况,他们设立了五个队员组成的侦察小分队。

每位侦察员都接受过特殊训练,无论听力或视力都要超越常人,曾经多次凭直觉避开了队里的不少危险事故。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监控洞顶,一有任何异状便立刻预警。

结果这回,一个小小的驾驶员竟抢了先机。

经过这一系列行动后,李爱国额头已沁出了汗水,他伸手擦去汗渍,笑着感慨道:"多亏父母赋予我这双明察秋毫的眼睛。"

闻言,燕子无言,总指挥张也是默然,队员们更是纷纷陷入思索中。

岩洞的突然崩塌使得救授行动暂时陷入僵局。

张总指挥当即下令停挖,带领各组组长和几位专家,回到大帐再次讨论救援方案。

因为李爱国的出色表现,张总指挥特地让他参与到计划制定的过程中。

大帐篷中烟雾缭绕,每个组长都神色忧郁。

"总指挥,根据苏国外交专家的救援掘进设备操作手册指出,这种装置只能挖掘五米深且崩落的洞穴,超过这界限,由于岩石易松动,可能会引发第二次坍塌。"一名架着眼镜、似工程师模样的救援队长,在翻阅了一部厚重的俄文书籍后提出了这次灾难的原因。

"这一点早就有了解析。"

另一个人站起来,面容严肃地说:"不过原定计划时并没有预见到内部崩塌范围会达到超过五米这么深远."

又有一位老学究模样的研究员认为:

"这类地质洞穴通常形成于玄武岩地底结构,这是基性岩,莫氏硬度高达7级。我们已制作了洞顶应力图。根据现有数据推算,即便这里经历8级大 ,洞穴也不至于大面积崩溃."

坐在帐篷入口处的李爱国静静地聆听他们的交谈,似乎看出救援队伍并非没有预测第二次塌方,只是未料及规模竟如此巨大。这种天然生成的地质洞穴本就与地壳活动密切相关。

洞穴的存在可追溯数百万年,经历了沧桑变迁。

它怎会轻易垮塌?

李爱国默默地把这个情报记在心中,正准备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