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确实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他们没有遇到郑光明,他可能不会主动去插手。但现在既然已经遇到了,如果什么也不做,似乎有些不合适。但是,他并没有立刻答应。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帮助别人需要深思熟虑,避免好心办坏事,反而结下怨恨。所以他说:“先观察一下再说。”
牛萌知道李卫东的性格,看他这样说,就知道他已经同意了,于是开心地点了点头。可能郑光明看到李卫东和牛萌似乎有些无聊,于是他就陪在他们身边聊天。李卫东发现,尽管郑光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认识很多字。即便有郑娟的教导,但她自己也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水平,这表明郑光明在学习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加上他的品行优良,如果他错过了学业,就太可惜了。等到他能够上大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一个既有天赋又品行端正的人才,如果不被利用,就太浪费了。李卫东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一旦被曝光,可能会引起麻烦。拥有几个可靠的助手非常重要。还有什么比从小培养的人更可靠呢?
正当李卫东考虑如何帮助郑家的时候,郑娟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她手里端着一个锅,走到李卫东面前,揭开盖子,里面是热腾腾的窝窝头。郑娟紧张地对李卫东和牛萌说:“大哥李、萌姐,我们家的米不够煮粥了,我蒸了一些窝窝头,你们就将就着吃吧。”
李卫东和牛萌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都明白这些窝窝头十有 ** 是郑娟向别人借来的。家里连煮粥的米都没有,怎么会有玉米面做窝窝头呢?但他们都没有揭穿郑娟,没有必要揭她的伤疤。李卫东先拿起一个窝窝头,笑着对郑娟说:“妹子,辛苦你了,我已经饿得不行了,就不跟你客气了。”
郑娟笑着说:“客气什么,大家是自己人!”
然后,牛萌也拿起窝窝头开始吃。郑娟和郑光明兄妹俩默默地看着,没有动手。这是招待客人的,他们不舍得吃这么好的食物。李卫东注意到了这一点,吃了两个窝窝头后就停下了,看着锅里剩下的三个窝窝头,他拿出两个,分别塞给郑娟姐弟,说:“你们在干什么?快点吃吧!”
郑娟拒绝了:“大哥李,我们已经吃过了,这是给你们和萌姐准备的。”
郑光明的喉咙干燥,眼睛露出渴望,但看到姐姐不吃,他也不敢接受,将窝窝头又递回给李卫东。
“我已经吃饱了,你们快点吃,否则冷了就不好吃了。”
郑娟起初不愿意接受,但看到弟弟渴望的眼神,知道他如果不吃,他也会坚持不吃。于是,她接过窝窝头,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脸上洋溢着满足。剩下的一个窝窝头,李卫东给了牛萌。这个徒弟是个典型的吃货,牛萌也不客气,几口就填饱了肚子。
吃饱喝足后,李卫东惬意地伸了个懒腰。看样子快到中午了,他就向郑娟告辞,带着牛萌离开了郑家。他不是嫌弃这里的环境,只是如果他再留在这里,郑娟还得为他们准备食物。他们本身就很困难,没有必要再增加负担。
在回到机械厂的路上,牛萌忍不住对李卫东说:“师父,我回头给郑家留下一些钱吧,他们太不容易了。”
李卫东摇了摇头,说:“不用,你留的钱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我会想办法,给郑娟找个工作。”
牛萌听到这话,也就不再说什么,既然李卫东已经决定了,他自然会妥善处理。
回到机械厂后,李卫东让牛萌去还自行车,他自己则来到工厂的办公室,让文书给钢铁厂发送了一封 ** 。
当李卫东回到宿舍时,他惊讶地发现床单下藏着两条香烟、一袋野生人参和一封信。信封里装着只能在吉春使用的工业券,但他发现这些铁券可以兑换成现金。李卫东明白这是封口费,他微笑着收下,觉得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